建安左郡
亦作建安郡。南齐置,属郢州。治所在霄城县 (今湖北天门市东北)。西魏改为光川郡。
亦作建安郡。南齐置,属郢州。治所在霄城县 (今湖北天门市东北)。西魏改为光川郡。
在今贵州桐梓县北。《清一统志·遵义府》: 夜郎驿 “在桐梓县北五十里”。
金置,属白马县。在今河南滑县西南。在山东省武城县中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02平方千米。人口10.6万。镇人民政府驻县城,人口6.7万。武周万岁登封元年(696年)历亭县治此。宋属河北东路恩州。明
①今北京市西城区南海、中海、北海的总称。金始名太液池。元名西华潭。明初拓建南海,亦称金海。清又称西海子。其水源来自玉泉山合西北诸水,至德胜门汇为积水潭,又经地安门汇为大池。瀛台以南曰南海,瀛台以北曰中
①汉曰雷陂。在今江苏扬州市北十里。唐武德五年 (622) 改葬隋炀帝于此。《新唐书·地理志》江都县: “东十 一里有雷塘,贞观十八年,长史李袭誉引渠,又筑勾城塘,以溉田八百顷。” 宋以后渐湮废。《方舆
①东汉建安二十年 (215) 置,治所在九原县(今山西忻州市)。辖境相当今山西忻州市、五台、盂县、定襄县及原平县东部与代县东南部地区。西晋元康中改晋昌郡,后复改新兴郡。北魏永安中改永安郡,移治定襄县
即今浙江平湖市东南二十八里黄姑镇。清光绪 《平湖县志》 卷1 《东十九都西区全图》 有虎啸桥镇。
在今湖南汝城县东南。《方舆纪要》卷80桂阳州“泗洲镇”条下:“又匹袍洞,亦在州(今桂阳县)东百里,接桂阳县界,亦与江西连境。洞本上犹县所辖,宏治中,‘贼党’负固于此。正德十六年,官兵讨平之。”
在今河北平山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4平山县:仙人砦“在县西北桑园沟口。……昔时戍守处”。
一作沲口。又称驼口镇。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沱沟。《旧唐书· 宪宗纪》: 元和十二年 (817)十月,“裴度往沲口观板筑五沟”。《资治通鉴》 作沱口。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东南沱沟。《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
在今四川巫山县西南庙宇镇东北六里龙骨坡。1985—1988年在此发现古人类化石(门齿和两齿的下颌骨),科学测定为距今201—204万年。又发现人类祖先近亲,距今248万年十多种巨人化石,以及中国黑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