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马堡
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北约七十里。《方舆纪要》卷44大同府:“拒马堡在助马东十余里,嘉靖二十四年筑,万历初增修,周一里有奇。”
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北约七十里。《方舆纪要》卷44大同府:“拒马堡在助马东十余里,嘉靖二十四年筑,万历初增修,周一里有奇。”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昌平县置,为宁浦郡治。治所在今广西横县西南七里郁江南岸。南朝宋属宁浦郡。隋开皇间为简州治。大业初属郁林郡。唐为横州治,至德中移治今横县。明洪武初废入横州。古县名。三国吴永安三年
明永乐元年(1403)置,直属云南都司。治所在大侯寨(即今云南云县)。宣德三年(1428)改大侯州。明永乐元年(1403年)析麓川平缅地置,治今云南省云县罗闸河南岸。直隶云南都司。宣德三年(1428年
即时来。 春秋郑邑。 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厘城。《左传》: 隐公十一年 (前712), “公会郑伯于”。《春秋》 作时来。《公羊传》 作祁黎。
北魏永熙中置,属恒州。治所在高柳县(今山西阳高县)。辖境相当今山西阳高、天镇及河北阳原等县地。后废。北魏置,治高柳县(今山西阳高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天镇、阳高及河北省阳原等县地。后省。
即蓝村。今山东即墨市西蓝村镇。清同治《即墨县志》 卷2有栾村。
五代梁开平初筑,在今山西长治市西十里南寨、北寨村。《资治通鉴》:后梁开平元年(907),李思安“将河北兵西上,至潞州城下,更筑重城,内以防奔突,外以拒援兵,谓之夹寨”。即此。
①战国齐以国内五城置五都,性质略同于其他各国的郡,设有经过选练的常备兵。《史记·燕召公世家》:齐宣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索隐》:“五都即齐也。按:临淄是五都之一也。”五都无定
①唐置,属瑞州羁縻州。本在营州界,神龙初寄治良乡县故广阳城(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东北广阳城村)。后废。②高丽置,为保州治。治所在今朝鲜平安北道义州与新义州之间。《辽史·地理志》 保州来远县:“初徙辽西
1929年析鄯善县置,属新疆省。治所即今新疆哈密市西北七角井镇。1949年改为七角井中心区。1954年撤销。1930年由鄯善县所属七角井县佐改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七角井镇。因此地有七眼井,故
①隋大业五年 (609) 置,属鄯善郡。治所在今新疆若羌县附近地。隋末废。②唐武德三年 (620) 析昌隆县置,属绵州。治所在今四川江油市西南。神龙元年 (705) 改为兴圣县。古县名。唐武德三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