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普宁寺

普宁寺

在今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之北。清乾隆二十年 (1755) 建。据乾隆御制 《普宁寺碑记》 载,是年五月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头目达瓦齐发动的武装叛乱,冬十月在避暑山庄封赏厄鲁特蒙古四部首领时,决定依西藏三摩耶庙之式营建此寺。因主体建筑大乘之阁内供一尊高22.23米的千眼千手观音菩萨贴金立像,故又称大佛寺。寺内碑亭中矗立着 《普宁寺碑记》、《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 三通。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之北。因寺内有巨大木雕佛像,又称大佛寺。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至二十三年。据乾隆御制《普宁寺碑记》载,乾隆帝于是年五月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头目达瓦齐发动的武装叛乱,冬十月,在避暑山庄宴赉和封赏厄鲁特蒙古四部的上层首领,并谓“昔我皇祖之定喀尔喀也,建汇宗寺于多伦诺尔,以一众志”,乃循旧制建此寺。又因“蒙古向敬佛,兴黄教,故寺之式,即依西藏三摩耶庙之式为之”。规模宏大,占地约2.3万平方米,综合汉、藏寺庙建筑形式。在中轴线上前有门殿、钟鼓楼、碑亭,亭内矗立《普宁寺碑记》、《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三通。过碑亭为天王殿和大雄宝殿,此后皆为藏式建筑。大乘之阁高36.75米,外观正面六层重檐,阁内置千眼千手观音菩萨贴金立像,高22.23米,用松、柏、榆、杉、椴五种木材雕成,重约110吨。比例匀称,造型雄伟,是国内现存最大的木雕佛像之一。佛冠上有一尊身高1.53米的无量寿佛,两侧有善财、龙女侍立。阁四周有塔、台等小型藏式建筑,象征着佛经中的“四大部洲”、“八小部洲”。阁之东西有妙严室和讲经堂,是清帝听经和休憩之所。寺内崇阁入云,松柏参天,景色绮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宁寺大乘之阁


猜你喜欢

  • 双井堡

    即今甘肃高台县西北一百七十里双井子村。《清一统志·肃州》:双井堡“在高台县镇夷城西南七十里,西至本州临水堡六十里。城周一百二十四步。今有把总”。

  • 白沙戍

    ①即白沙关。在今河南新县西南。《水经·江水注》:倒水“出黄武山,南流径白沙戍”。②在今湖南湘阴县北。《水经·湘水注》:“湘水又北径白沙戍西。”《梁书·杨公则传》:南齐永元二年(500),从南康王宝融率

  • 苏祁县

    ①即苏示县。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北六十里礼州镇。《三国志·蜀书·张嶷传》:后主时为越嶲郡太守,“苏祁邑君冬逢、逢弟隗渠等,已降复反。嶷诛逢”。②北周天和三年(568)于废苏示(祁)县置,为亮善郡治。治

  • 沙河寨

    在今广西博白县西南七十里沙河镇。明、清置沙河寨巡司。

  • 蔡家河市

    即今湖北浠水县东北蔡河镇。民国 《湖北通志》 卷33蕲水县: 蔡家河市 “在县东北六十里”。又同书卷73 《兵事》: 清同治三年 (1864),捻军 “自蔡家河遁安徽英山”。

  • 小越市

    即今浙江上虞市东北十六里小越镇。清光绪《上虞县志》卷18引《万历志》:小越市“在县(旧治丰惠镇)东北四十里”。

  • 雍希叶 (葉) 布土司

    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驻牧地在今青海称多县东北查曲流域。乾隆 《西宁府新志》 卷19塞外贡马番族: “住牧扎苦地方雍熙叶布族,距阿里克四百余里。” 民国周希武 《玉树调查记》 卷下: “雍希叶布

  • 苌平县

    一作长平县。北魏皇兴四年(470)置,属邵上郡。治所在今河南济源市西五十八里王屋乡。太和中属河内郡。孝昌中属邵郡。北周改为王屋县。

  • 恭陵

    ①东汉安帝刘祜陵。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北三十里铺一带。《后汉书·安帝纪》: 延光四年 (125) 四月,“己酉,葬孝安皇帝于恭陵,庙曰恭宗”。李贤注引伏侯 《古今注》 曰: “陵山周二百六十丈

  • 交趾刺史部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为十三部刺史之一。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大部及越南中部、北部地区。东汉改为交州。西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区约原南越地即今广东、广西大部和越南北部、中部。无定治。一说治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