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光武帝改县置, 属汝南郡。 治所在今安徽临泉县。三国魏改为固始县。
①西汉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宁夏青铜峡市西北邵岗堡西北。东汉省。《后汉书·段颎传》:建宁元年(168),段颎与田晏追羌于令鲜水上,“颎遂与相连缀,且斗且引,及于灵武谷”。唐李贤注:“灵武县名,有谷。”
一名九龙洞。在今湖北咸宁市南。《方舆纪要》 卷76咸宁县: 寓仙洞 “在县南三十五里。明正德中改名九龙洞。洞门高广,中甚深杳”。
又作韩洋坂。即今福建福安市。本长溪县地。南宋淳祐四年 (1244) 于此置福安县。1989年改设福安市。
即今北京市平谷县西南英城乡。《水经·鲍丘水注》: “泃河又南径紻城东,而南合五百沟水。水出七山北,东径平谷县之紻城南,东入于泃河。”
古运河名。又名漕河。本秦代在春秋吴国故渠基础上开凿的人工运河。六朝时为漕河。隋大业六年(610)重浚,定名江南运河。北起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东南经丹徒、丹阳、常州、无锡、苏州,绕太湖之东,直达余杭(
在今甘肃泾川县西北。《晋书·姚泓载记》:东晋义熙十二年(416),秦将“(姚)绍进兵蹑(赫连)勃勃,战于马鞍坂,败之”。即此。在今甘肃省平凉市东。《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年),夏赫连勃勃进
即姑苏山。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南宋范成大 《吴郡志》 卷15: 姑苏山 “一名姑胥”。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筠州、连州置,属永宁路。治所腾川县 (在今四川筠连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筠连县地。明洪武四年 (1371) 降为筠连县。元至元中以唐、宋羁縻筠、连州置,治腾川县(今四川筠连
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其地发现商代后期都城遗址,即著名的殷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