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朱阳县

朱阳县

北魏太和十四年(490)置,为朱阳郡治。治所在今河南卢氏县东南朱阳关。孝昌二年(526)废。西魏大统二年(536)复置。北周保定二年(562属义川郡。大象二年(580)移治邬渠谷(今卢氏县西南)。隋开皇四年(584)移治洛水北(在今卢氏县西),属虢州。大业二年(606)移治芹池川(今灵宝市西南七十里)。大业三年(607)属弘农郡。唐武德元年(618)属虢州。北宋乾德六年(968)废入常农县。太平兴国七年(982)复置。金海陵王时又废。后复置。蒙古至元八年(1271)废。


古县名。北魏太和十四年(490年)置,治今河南省卢氏县东南朱阳关。为朱阳郡治。隋大业二年(606年)移治今灵宝市西南。属弘农郡。唐先属商州,后属洛州,又属虢州。北宋乾德六年(968年)废。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复置,仍属虢州。金海陵王时又废,后复置。元至元八年(1271年)废。


猜你喜欢

  • 曲木城

    即曲沭城。在今江苏新沂市西。《梁书·武帝下》:普通五年(524)十月,裴邃等“攻魏建陵城,破之。辛已,又破曲木”。又作曲沐城。在今江苏省新沂市东南。南朝梁普通五年(524年)裴邃等攻魏,破曲木,即此。

  • 隘口岭

    在今安徽太湖县西北境。《方舆纪要》 卷26太湖县: 隘口岭 “在县西北二百里,接英山县界”。古为通往湖北的隘口。

  • 常丰 (豐) 堰

    在今江苏盐城市至阜宁县间串场河东岸,为捍海堰的一段。《新唐书·地理志》 山阳县: “有常丰堰,大历中,黜陟使李承置以溉田。” 今为范公堤北段。

  • 帖里麻

    一作忒耳迷、迭儿迷、迭里迷。在今哈萨克斯坦阿姆河北岸特尔梅兹。《元史·薛塔剌海传》: “从征回回、河西、钦察、畏吾儿、康里、乃蛮、阿鲁虎、忽缠、帖里麻、赛兰诸国,俱以砲立功。”即“迭儿迷”。

  • 骑岸镇

    即今江苏通州市 (金沙镇) 北骑岸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通州 (今南通市) 东北有“骑岸”。在江苏省通州市中北部、团结河北岸。面积75平方千米。人口5.5万。镇人民政府驻骑岸,人口8500。

  • 鸬鹚滩

    在今湖南辰溪县南八十里沅水中。《清一统志·辰州府一》: 鸬鹚滩 “乱石横江,舟航所畏”。

  • 利泽场

    即今四川合川市西北利泽镇。清光绪《合州志》卷4:利泽场“距城四十里”。

  • 陵罗水

    即今广东化州市北之罗江。《寰宇记》 卷167石龙县: “陵水从禺州扶莱县界流入,会罗水,二水相合为罗陵水。” 《舆地纪胜》 卷116化州: “二水乃陵水、罗水也。……昔有陵、罗二姓居二水之滨,因名之。

  • 乌龙坝

    即今云南东川市乌龙乡(乌龙街)。清于此置乌龙汛。

  • 越中郡

    南齐置,属越州。治所当在今广西容县、灵山以南以东、广东茂名以西地区。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