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郡
南朝梁置,属晋州。治所在枞阳县 (今安徽枞阳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枞阳县地。隋开皇初废。
(枞zōng) 南朝梁天监中置,治枞阳县(今桐城市东南)。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桐城市地。属晋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废。
南朝梁置,属晋州。治所在枞阳县 (今安徽枞阳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枞阳县地。隋开皇初废。
(枞zōng) 南朝梁天监中置,治枞阳县(今桐城市东南)。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桐城市地。属晋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废。
在今江苏昆山市东南三十六里。《清一统志·苏州府一》:瓦浦“元大德八年,都水任仁发西自瓦浦,浚吴淞旧江,东至嘉定石桥洪,迤逦入海。《新志》,西通奣子浦,西南通夏驾浦,东出鸡鸣塘,县境东南之水,皆以此为蓄
清内蒙古昭乌达盟八部之一。明后期,达延汗长子图鲁博罗特后裔岱青杜棱始称所部为敖汉部,属察哈尔汗。其子索诺木杜棱和塞臣卓哩克图于天聪元年 (1627) 率众归附后金。崇德元年 (1636),封塞臣卓哩克
一名仙人亭山。在今福建同安县东北。明《寰宇通志》卷46泉州府:仙人亭山“在同安县西北。又名三秀山。上有石榻、禅床及仙人迹”。《方舆纪要》卷99泉州府同安县:三秀山“在县北十里。三峰秀出,一名仙人掌(亭
黄河津渡名。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汉书·高帝纪》:汉王二年(前205),汉王“南渡平阴津,至洛阳”,即此。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北,为黄河重要渡口之一。《汉书·高帝纪》:汉高祖二年(前205年),汉王“南
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北襄陵镇北。《方舆纪要》卷41襄陵县:灰泉在“县(今襄陵镇)北二里。……引流溉田,下流注于汾河”。
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设龙口特区。1946年改设龙口市。治所即今山东龙口市。1950年撤销,并入黄县。1986年撤销黄县,复设龙口市。在山东省东北部,西北濒临渤海。烟台市代管。面积889平方千米。人
在今四川眉山县东岷江上。《清一统志·眉州》:玉津“在州东四里。宋陆游有诗”。
唐武德四年(621)置,治所在深利县(今云南永仁县)。辖境约当今云南永仁县和四川攀枝花市金沙江以南地。贞观十一年(637)改微州。
即邿国。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汉书·地理志》 东平国亢父县: “诗亭,故诗国。”
即今湖南双峰县东北三十里测水乡。《清一统志 ·长沙府二》 “铜钱湾市” 条: 侧水市 “在(湘乡) 县西南七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