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栖霞山

栖霞山

①又名摄山、伞山。即今江苏南京市东北栖霞山。山分中峰、东峰、西峰三支,中峰最高,名凤翔岭。山中有栖霞寺。还有千佛岩、舍利塔、无量殿等古迹。《南史· 明僧绍传》: 南齐明僧绍弟庆符罢任,僧绍 “遁还摄山,建栖霞寺而居之”。山以寺为名。

②在今山东单县东五里。平原中土山突起。《方舆纪要》 卷32单县 “大陵山” 条下: 栖霞山,“相传梁孝王尝游此”。

③亦名栖霞洞。在今广西桂林市东三里七星山。南宋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 “栖霞洞在七星山。”

④又名东山。在今贵州贵阳市东门外。《清一统志· 贵阳府一》: 栖霞山 “在府城东五里。一名东山。翠��崔嵬, 峭壁千仞。 《名山胜概记》: 山半有洞曰来仙”。


古名摄山、伞(繖)山。在江苏省南京市东北郊栖霞镇。《南史·明僧绍传》:僧绍“遁还摄山,建栖霞寺而居之”。山以寺为名。有三峰,中峰凤翔峰最高,海拔284米。其东、西两峰为龙山、虎山。由含燧石结核的石灰岩构成。西麓有著名古刹栖霞寺,建于南朝齐,为佛教四大丛林之一。寺后千佛岩有南朝石刻佛龛及佛像。多枫树,“栖霞红叶”为南京著名胜景。


猜你喜欢

  • 洪泽浦

    即今江苏西部洪泽湖。《方舆纪要》 卷21盱眙县: 洪泽浦在 “县北三十里。旧有破釜塘。邓艾立白水塘,与破釜相连,开水门八以溉田。其后炀帝幸江都,道经此,久旱遇雨,因改今名”。

  • 宜春侯国

    西汉置,属汝南郡。武帝元朔五年 (前124) 封卫伉为宜春侯。治所在今河南汝南县西南六十里。东汉改为北宜春县。

  • 大度镇

    在今山西吉县东北大度村。《清一统志·平阳府一》“三垢镇”条下有“大度镇”。

  • 通西县

    金初升通西砦置,属巩州。治所在今甘肃陇西县北八十里。贞祐四年 (1216) 属定西州。元至元三年 (1266) 废。古县名。金时升通西寨置,治今甘肃省陇西县北,属巩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废。

  • 亦八里城

    又名益离城、亦剌八里、亦力把里。西辽属地。在今新疆伊宁市附近。《元史·曷思麦里传》:“曷思麦里奏,往者尝招安到士卒留亦八里城。”即此。后属察合台汗国。

  • 南平县

    ①秦置,属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蓝山县东北五里古城。西汉属桂阳郡。隋省入临武县。唐咸亨二年 (671) 复置,属郴州。治所在今蓝山县东北十五里。天宝元年 (742) 改为蓝山县。②东汉建安元年 (196

  • 壶丘

    春秋陈邑。在今河南新蔡县东南。《左传》:文公九年 (前618),“夏,楚侵陈,克壶丘”。杜注:“壶丘,陈邑。”古邑名。在今河南新蔡县东南。春秋属陈。《左传》文公九年(前618年):“楚侵陈,克壶丘。”

  • 小曹山

    在今广西宜州市东三十二里。《方舆纪要》卷109宜山县:小曹山“下有潭,今筑为寨,名水寨”。

  • 诸葛池

    在今云南剑川县北四里。《方舆纪要》 卷117剑川州: 诸葛池 “相传武侯饮马处”。

  • 那吉屯

    即今内蒙古阿荣旗驻地那吉镇。1941年日伪将阿荣旗由红花梁子迁此。“那吉”,鄂温克语意为“鱼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