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桥陵

桥陵

①桥山黄帝陵。在今陕西子长县西北梁山。《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崩,葬桥山。” 《汉书·地理志》 上郡阳周县: “桥山在南,有黄帝冢。” 《汉书·武帝纪》: 元封元年 (前110),“祠黄帝于桥山”,即此。自唐以后始移桥山及黄帝陵于今陕西黄陵县北,即今黄帝陵。

②唐睿宗李旦的陵墓。在今陕西蒲城县西北三十里坡头乡丰山上。《元和志》 卷1京兆府奉先县: “县西北三十里有丰山,于此置睿宗桥陵。” 唐云麾将军李思训附葬桥陵。有碑,李邕撰,并书。即世传之云麾将军碑。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在陕西省蒲城县西北15千米的坡头乡丰山上。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墓。范围包括整个丰山,东西2871米,南北2836米,略呈正方形,总面积达814万余平方米。四面有门,四角有楼。陵前及各门现存地面石刻50余件,有石华表、石獬豸、石鸵鸟、石马、石狮、石翁仲等,大部完好,其雕造手法虽不及乾陵、顺陵之巨大精美,但写实技法较为突出,亦为唐代石刻中的珍品。与李旦合葬的有肃明刘后、昭成窦后,陪葬的有惠庄太子、惠文太子、惠宣太子、凉国公主、鄎国公主、金仙公主和彭国公李思训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即“黄帝陵”。


猜你喜欢

  • 蛮水

    又名鄢水、夷水。即今湖北西北部蛮河。为汉水支流。《水经·沔水注》: “夷水,蛮水也。桓温父名夷,改曰蛮水。” 《资治通鉴》: 唐建中二年(781),“ (梁) 崇义遣其将翟晖、杜少城逆战于蛮水,(李)

  • 夏首

    ①战国楚地。在今湖北荆沙市东南。战国楚屈原 《九章·哀郢》: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水经·夏水注》: “江津豫章口东有中夏口,是夏水之首,江之沱也。”②南朝时,亦称夏口 (今汉水入江之

  • 石头渡

    在今江西临川市东南。《方舆纪要》卷86抚州府临川县:石头渡在“府东南二十里。东岸有虾蟆石。……俱汝水所经”。

  • 鲁密普共碟

    在今四川丹巴县南甫科顶村。清康熙四十年 (1701) 置鲁密普共碟土百户。

  • 豢龙氏

    在今山东定陶县北。《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蔡墨对魏献子曰: ‘昔有叔安, 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

  • 俞水

    亦作渝水。即今四川嘉陵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巴俞宋蔡。” 《集解》: 郭璞曰: “巴西阆中有俞水,獠人居其上,皆刚勇好舞,汉高募取以平三秦。后使乐府习之,因名巴俞舞。”

  • 芦田市

    在今广西灵川县西南。明置巡司于此。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东芦田。明初于此置巡检司。

  • 胡家场

    即今湖北天门市东北五十二里胡市镇。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天门县东北有胡家场。集镇名。在湖北省公安县西北部、松滋西河东岸。属斑竹垱镇,人口 1200。为原胡家场乡人民政府驻地。1999年并入斑竹垱

  • 诺邓井

    即今云南云龙县北七里诺邓。《清一统志 ·大理府》: 诺邓盐井 “在云龙州东北四十五里。明置盐课大使于此”。

  • 青泥岭

    又名泥功山。在今甘肃徽县南。为陇入蜀要道。《元和志》 卷22长举县: “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 杜甫 《泥功山》诗: “朝行青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