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仁县

永仁县

1924年改苴却行政区置,属云南腾越道。治所在今四川攀枝花市南仁和街。取境内永定、仁和两大集镇首字命名。1929年直属云南省。1940年后迁治今云南永仁县治永定镇。


在云南省北部、金沙江西岸。属楚雄彝族自治州。面积 2189 平方千米。人口10.4万。辖1镇、7乡(含2傣族乡)。县人民政府驻永定镇。明称苴却,属大姚县。清道光二年(1822年)设巡检司,称大姚苴却巡检司。1913年设苴却行政委员会(驻地在仁和)。1929年设县时,取境内永定与仁和两集镇各一字定为县名,称永仁县。1950年属楚雄专区,1957年属楚雄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高原北缘、金沙江狭长河谷地带。属中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稻、玉米、小麦、蚕豆为主。工业有机械、食品、饮料、皮件、服装、印刷、建材等。成昆铁路经过东部,108国道与南永公路经过县城。名胜古迹有菜园子文化遗址、坛罐窑化石产地、方山自然风景区。纪念地有永仁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 蒲江县

    亦作蒱江县。隋仁寿元年 (601) 改广定县置,属邛州。治所在今四川蒲江县北一里。《元和志》 卷31蒲江县: “南枕 (蒲) 江水,因以为名。”大业初属临邛郡。唐属邛州。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 废

  • 宜春郡

    隋大业三年 (607) 改袁州置,治所即今江西宜春市。唐武德四年 (621) 复为袁州。天宝元年 (742) 又改为宜春郡。辖境相当今江西萍乡市和新余以西的袁水流域。乾元元年 (758) 复为袁州。隋

  • 唐芦铁路

    由河北唐山至芦台 (今宁河县)。清光绪十二至十三年 (1886—1887) 由唐胥铁路展筑而成,全长45公里。今为京哈线的一段。

  • 泺源桥

    在今山东济南城西趵突泉公园内。《清一统志·济南府二》: 泺源桥 “在历城县西。苏辙有诗”。

  • 天涯山

    在今山西原平市东二十里。《明一统志》卷17太原府:天涯山“在崞县东南四十里。形类芙蕖,山有石鼓”。《清一统志·代州》:天涯山“亦有小五台之称,俗名莲花峰。峭石壁立,峦岫温和,雪落随消”。在山西省原平市

  • 定平县

    唐武德二年 (619) 分定安县置,属宁州。治所即今甘肃宁县南六十里政平乡。唐末为衍州治。五代周显德五年 (958) 属邠州。寻属宁州。蒙古至元七年 (1270) 省入宁州。古县名。唐武德二年(619

  • 大阳津

    即大阳关。一作太阳津。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西北。《后汉书·邓禹传》:建武元年(25),邓禹围安邑,“更始大将军樊参将数万人,度大阳,欲攻禹”。即此。古黄河津渡。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古称茅津,汉后

  • 段庄河

    在今安徽砀山县西北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29砀山县: 段庄河 “亦大河支流也。由虞城县流入境,经县西回冈集。明嘉靖二十四年,沙淤坡水漫流,至双沟集南一里,汇流成河。又东三十里,合桑叶河,经萧县境,北

  • 谢村

    即今广东番禺市西北谢村。民国 《番禺县续志》 卷5: 墟市有 “谢村墟”。集镇名。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西北部。属前洲镇。人口1500。产稻、小麦、油菜籽等。有丝绸印染、印染机械、整染设备、机械制造等厂

  • 泥山

    在今四川天全县东。《方舆纪要》 卷73天全六番招讨使司: 泥山 “在司东三里,四时积雨、山多泥泞。一名梅岭,以梅赏生其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