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嘉县

永嘉县

①隋开皇九年(589)改永宁县置,属处州。治所即今浙江温州市。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为温州治。南宋咸淳元年(1265)为瑞安府治。元为温州路治。明、清为温州府治。民国初为浙江瓯海道治。1927年直属浙江省。1958年迁治今永嘉县(上塘镇)。

②1949年9月改双溪县置,治枫林镇(今浙江永嘉县东北枫林镇)。1950年6月迁今县南塘头。9月迁温州市九山。1958年8月迁今治上塘镇。


在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北岸。属温州市。面积 2698 平方千米。人口88.7万。辖14镇、28乡。县人民政府驻上塘镇。东汉永和三年(138年)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治今温州市,属会稽郡。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后属临海郡。东晋太宁元年(323年)后为永嘉郡治,永嘉名始此。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县改名永嘉,属处州(后改括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永嘉郡。唐武德五年(622年)为东嘉州治。贞观元年(627年)废东嘉州改属括州。自唐上元二年(675年)置温州后,历为温州、瑞安府、温州路、温州府治所。民国初废府又为瓯海道治。1927年直属浙江省,1949年5月以瓯江为界,江南置温州市;江北置双溪县,县治岩头镇;同年9月复名永嘉县,迁治枫林镇,翌年6月又迁罗浮龙桥,12月迁治温州市九山。1958年8月迁治上塘镇。先后属温州专区、温州地区,1981年9月后改属温州市。地处浙南山地东北部,西部括苍山盘踞,东部北雁荡山蜿蜒。中部楠溪江自北向南纵贯注入瓯江,瓯江沿岸地势低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小麦、甘薯,并产茶叶、毛竹、乌桕、油桐、油茶、黄麻、柑橘等。山羊饲养量居全省之冠。养蜂历史悠久,始于明代。工业有机械、化工、电器、小五金、陶瓷、服装、教具等。竹丝画帘、丝织地毯、草编、石木雕刻、仿古陶瓷等工艺品素享盛誉。桥头钮扣市场被誉为“东方钮扣第一家”。杭温公路、寿温公路经县南部,仙温公路纵贯南北,永缙公路经县西部。瓯江、楠溪江通水运。清水埠港航运可达沿海各港埠。楠溪江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猜你喜欢

  • 楠木峡隘

    在今江西信丰县北。《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信丰县: 楠木峡隘 “在县北。路出赣县、南康,有一夫当关之险”。

  • 乍浦

    在今浙江平湖市东南。《方舆纪要》卷91平湖县:乍浦“在县南二十里,与海盐县接界。县南境之水,悉汇于此。《志》云:乍浦之水,旧自官河入海,元至正间,番舶皆萃于此”。

  • 清江镇

    ①又名樟树镇。北宋属清江县。即今江西樟树市。明洪武三年 (1370) 于此置巡司。清乾隆三十年 (1765) 裁,移临江府通判驻此。1949年为清江县治。1988年改为樟树市。②一名清江嘴镇,又作靖江

  • 大小化等处长官司

    元置,属管番民总管。治所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南代化镇。明洪武七年(1374)改为大华长官司。元置,治今贵州省长顺县南代化乡。属金竹府。明洪武七年(1374年)改大华长官司。

  • 阚疃集

    北宋置阚团镇。即今安徽利辛县城关镇东南三十六里阚疃。《清一统志·凤阳府》: 阚疃集巡司 “在凤台县。本朝嘉庆十二年,裁池州府建德县永丰司巡检移设于此”。

  • 浮山堰

    一名淮堰。南朝梁武帝时筑。在今安徽明光市北八十里,浮山村北淮河上。《水经·淮水注》:“淮水又东径浮山,山北对巉石山。梁氏天监中,立堰于二山之间。” 《元和志》 卷9濠州招义县: “浮山堰,在县西北六十

  • 须弥山石窟

    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九十里黄铎堡乡境内须弥山东麓。北魏至唐之石窟群,长六里,宽三里。现保存较完整者有二十窟; 还有唐、宋、西夏题记多处。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西

  • 大桥山

    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北。《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南海县:大桥山“在番禺县西北十八里。形如象鼻,下临大涧”。

  • 呼伦贝尔盟

    清末为呼伦贝尔副都统辖地。1915年划为 “特别区域”,直接归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节制,并受黑龙江省监督。1920年取消 “特别区域”,呼伦贝尔副都统专辖蒙旗事宜。1932年伪满洲国在此设兴安北分省。19

  • 城门乡

    在今安徽天长县东北四十五里。明、清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