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今江西信丰县东南。《清一统志·赣州府一》:圣山“在信丰县东南一百里。高插云表”。②在今广西融安县西。《方舆纪要》卷109融县:圣山“在县北四十里长安镇。高七八里。上有圣祠,因名”。《清一统志·柳州
①唐贞观十四年(640)置,属西州。治所在今新疆托克逊县东北。《旧唐书·地理志》:天山县“取祁连山(按:指天山)为名”。贞元中陷入吐蕃。②金大定十八年(1178)置,为净州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
亦作贵屿。即今广东潮阳市西北贵屿镇。明洪武二十七年 (1394) 吉安巡司迁此。《清 一统志》作 “桂屿都”。
1949年升雷山设治局置,治丹江镇 (今贵州雷山县)。在贵州省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1208平方千米。人口14.5万。辖4镇、5乡(含1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丹江镇。雷山,以其境内雷公山得
①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十三里禹陵。《史记·太史公自序》: “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 即此。②在今陕西旬阳县东一百三十里。《清一统志·兴安府二》: 禹穴 “高八尺,深九尺,旁镌 ‘禹穴’ 二字。穴右有
即今浙江宁波市东芦江。源自瑞岩山,北流经紫石乡、柴桥镇、穿山村入海。《方舆纪要》卷92定海县:庐江河“在县东南七十里。源出瑞岩山,亦曰瑞岩溪,东北流二十里至穿山所之穿山碶,入于海,亦曰芦花港。嘉靖三十
即木纳山。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包头市西北之乌拉山。
在今江苏盱眙县西南。《资治通鉴》:唐光启三年(887),“曲溪人刘金”归杨行密。胡注:“杨州盱眙县西南十里有曲溪。刘金, 曲溪屯将也。”在今江苏省盱眙县西南。唐光启三年(887年)曲溪屯将刘金归杨行密
一作胡厢城。即今河南柘城县东北三十四里胡襄镇。《归德閤郡公纪统办归陈团练署太康县祝公事实略》: 咸丰三年 (1853) 六月,“往胡襄城拿大捻头刘凤翥、高凤舞等”。
在今安徽天长市西。《方舆纪要》卷21天长县:平原桥“在县西九十里,西北通盱眙,东南通六合,为往来之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