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汉阳县

汉阳县

①西汉置,属犍为郡,为都尉治。治所在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东南。东汉属犍为属国。三国蜀汉属朱提郡。南朝梁废。

②南朝宋侨置,属武都郡。治所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北。后废。

③北魏置,为魏明郡治。治所在今陕西汉阴县西北汉阳乡。北周废。

④西魏改兰仓县置,属长道郡。治所即今甘肃礼县。隋废。

⑤隋大业二年(606)改汉津县置,属复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东临嶂山下。《寰宇记》卷131:“以在汉水之南, 居嶂山之阳为名。”三年(607)属沔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徙治凤栖山(今武汉市汉阳区),宝历二年(826)属鄂州。五代周显德五年(958) 为汉阳军治。元至元十四年(1277)为汉阳府治。民国初属湖北江汉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1949年徙治蔡甸镇(今武汉市蔡甸区)。1992年9月改为武汉市蔡甸区。


(1)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东部一带。属犍为郡。三国蜀属朱提郡。南朝齐改属南朱提郡。南朝梁废。(2)北魏置,治今陕西省汉阴县西南。为魏明郡治。北周废。(3)西魏废帝改兰仓县置,治今甘肃省礼县。为汉阳郡治,北周属长道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长道县,移治今西和县北长道镇。(2)古旧县名。隋大业二年(606年)以汉津县改名,治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东。属沔阳郡。“以在汉水之南,居嶂山之阳为名”(《太平寰宇记》)。唐武德四年(621年)移治今武汉市汉阳区。唐初为沔州治,太和中后属鄂州。五代周显德五年(958年)为汉阳军治。元、明、清为汉阳府治。1912年裁府留县。1927年和1949年曾先后将城区与武昌、汉口合设武汉市。1949年迁治蔡甸镇。1992年撤销汉阳县,并入武汉市,改设蔡甸区。


猜你喜欢

  • 鹄山县

    唐贞观十二年 (638) 置,属瀼州。治所在今广西上思县西南。贞元后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南。属上思州。宋废。

  • 茶陵县

    西汉武帝封长沙王子刘訢为侯国,后改为县,属长沙国。治所在今湖南茶陵县东七十里古城营。东汉属长沙郡。三国吴属湘东郡。隋废。唐圣历元年 (698) 复置,属衡州。移治今茶陵县。南宋绍兴九年 (1139)

  • 波罗树汛

    又名博罗树。在今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北二十五里桲椤滩。清于此设外委驻守。

  • 广宁卫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属辽东都司。治所即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广宁镇)。清康熙三年改置广宁县。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治今辽宁省北宁市。属辽东都司。清康熙三年(1664年)改置广宁县。

  • 木稀关

    明洪武十七年(1384)置,在今贵州毕节市东四十里木稀山上。

  • 幽都山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 卷11 昌平州: 幽都山,“ 《志》 云: 山在州西北,古幽州以此名”。

  • 桦树林子

    即今吉林桦甸市东北桦树乡。清宣统元年 (1909) 桦甸县移治于此。民国魏声龢 《吉林地志》: “桦甸县,土名桦树林子。……初设治县西辉发河北官街,翌年移治于此。”

  • 文村堡

    ①北宋元丰七年(1084)置,属融州。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东北文村。后废。②即文溪寨。在今湖南会同县西南。《宋史·蛮夷二》:元祐二年(1087),“有杨晟台者,乘间寇文村堡”。即此。

  • 西宁隘

    亦名西平隘。在今四川雷波县东北一百里。《清一统志·叙州府二》:西平隘“与马边厅接界,为番民出入之道,有把总驻守”。

  • 井谷关

    即今山西襄垣县东南井关。《新唐书·地理志》:襄垣县东有井谷故关。《元和志》卷15襄垣县:井谷关“在县东南四十里。置在天井谷内,深邃似井,因以为名。魏武初迁邺,于此置关,周建德六年废”。在今山西省襄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