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南

河南

①地区名。指今黄河以南地区。《史记·项羽本纪》: 刘邦在鸿门见项羽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② 《尔雅·释地》、《周礼·职方》: “河南曰豫州。” 指今河南省一带。

③战国韩、魏两国的河南,指今河南省洛阳市以西一带。

④战国秦地,在今河南洛阳一带。《史记· 吕不韦传》: 庄襄王元年 (前249),“封为文信侯,食河南雒阳十万户”,始皇十年 (前237),“而出文信侯就国河南”。《索隐》 以为秦之三川郡。汉高帝更名河南郡,此处据汉郡而言之。

⑤古邑名,在今河南洛阳市西涧河东岸。《史记·周本纪》: “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公,以续周公之官职。” 《正义》: “ 《帝王世纪》 云: ‘考哲王封弟揭于河南,续周公之官,是为西周桓公。’ 按:自敬王迁都成周,号东周也。桓公都王城,号西周桓公。”

⑥秦汉地区名,指今内蒙古河套内黄河以南地区。《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十二年 (前215),“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击北胡,略取河南地”。

⑦国名。楚汉之际,项羽封诸侯王国之一。《史记·项羽本纪》: “瑕丘申阳者,张耳嬖臣也,先下河南迎楚河上,故立申阳为河南王,都雒阳。”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南中部伊水、洛水流域。西汉高祖二年 (前205) 国灭后改设河南郡。

⑧唐方镇名。天宝十四年 (755) 置,治所在陈留郡 (今河南开封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淮河以北、东至于海。乾元元年 (758) 废。宝应元年 (762) 复置,治所在汴州 (今河南开封市),辖汴、宋、徐、兖等八州。别称汴宋节度使。大历十一年 (776) 废。寻复置,改称汴宋。

⑨巡抚名。明宣德五年 (1430) 遣侍郎巡抚山西、河南,景泰元年 (1450) 始专设河南巡抚。驻开封府 (治今河南开封市)。辖河南省。民国废。


(1)古地区名。一般指黄河以南地区。战国韩魏两国河南,指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尔雅·释地》、《周礼·职方》:“河南曰豫州。”指今河南省一带;秦汉时以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以南为河南;南北朝时吐谷浑据有今青海省黄河以南一带,宋、齐、梁时被封为河南王,即以其地为河南;十六国时亦将今甘肃省西南部黄河以南地区称作河南。(2)唐方镇名。一作河南节镇。天宝十四载(755年)置河南节度使,治陈留郡(汴州,治今河南开封市),领陈留、睢阳(宋州)、灵昌(滑州)、淮阳(陈州)、汝阴(颍州)、谯(亳州)、济阴(曹州)、濮阳(濮州)、淄川(淄州)、琅琊(沂州)、彭城(徐州)、临淮(泗州)、东海(海州)凡十三郡。乾元元年(758年)改汴州都防御使,次年分为汴滑节度使(治滑州,今河南滑县东)、河南节度使(治徐州,今江苏徐州市)。上元二年(761年)二节度使皆废。宝应元年(762年)复置河南节度使,一称汴宋节度使,治汴州(今河南开封市),领汴、宋、曹、徐、颍、兖、郓、濮八州。大历十一年(776年)废。同年又置,称汴宋节度使。建中二年(781年)号宣武军。(3)集镇名。在辽宁省盖州市东南部。属太阳升街道办事处。人口 2350。 原太阳升镇人民政府驻地。1958年成立集体农庄,因寓初升的太阳更名为太阳升。主产玉米、高粱等。有机电、铸件、金属压延等厂。305国道经此。(4)村名。在山东省邹平县东部。属长山镇。人口536。该村始建于北宋,因居民朱姓居多名朱家庄,自建范公祠后更名范公庄。民国年间称南关,因孝妇河所隔,居河南岸的称河南,沿用至今。主产小麦、玉米、蔬菜、西瓜。有养鸡、木工、修配、粮油、运输等业。周焦公路经此,村东新建范公大桥、范公路直达周村新火车站。建有范公祠和范仲淹纪念堂。


猜你喜欢

  • 长平馆

    在今陕西泾县西南。《资治通鉴》:新莽天凤三年(16),“戊辰,长平馆西岸崩,壅泾水不流,毁而北行”。胡注:“长平馆,即长平观,在泾水之南原。泾水东南流入渭,为岸所壅,故毁而北行。”

  • 三门县

    ①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置,属澄城郡。治所在今陕西澄城县西北三十里三门村。北周废。②1940年置,属浙江省。治所在今浙江三门县东南四十二里六敖镇。以三门湾得名。同年冬徙今三门县治。(1)古县名。北

  • 武平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四年 (1391) 置,属福建行都司。治所在今福建武平县西南武平。清顺治十二年 (1656) 废。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置,治今福建省武平县西南武溪。属汀州卫。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

  • 南栈道

    即金牛道 (石牛道)。自今陕西勉县西南行,越七盘岭入四川境,经广元而至剑阁。《方舆纪要》 卷56汉中府: 金牛道 “今之南栈。自沔县而西南至四川剑州之大剑关口,皆谓之金牛道,即秦惠王入蜀之路也。自秦以

  • 庚除山

    在今四川绵竹县东四十里。《新唐书·地理志》: 绵竹县有庚除山。《寰宇记》 卷73绵竹县:“在县东北四十里。即张道陵二十四化之一也。山有二石室,天宝七年敕置庚除观。今废。”

  • 萦山

    在今广西平乐县南。《元和志》 卷37平乐县: “萦山在县南一十里。山有木客。” 《寰宇记》卷163平乐县: “木客,郭仲产 《湘州记》: 平乐县萦山多曲竹,有木客形似小儿,歌哭行坐衣服不异于人,而能隐

  • 劳州

    ①北魏置,在今河南唐河县东南。《资治通鉴》:南朝梁中大通五年(533),“劳州刺史曹凤、东荆州刺史雷能胜等举城降魏”。胡三省注:“曹凤、雷能胜, 皆蛮左也,因其地授以州刺史。”②唐置羁縻州,属黔州都督

  • 虚粮冢

    在今河北无极县西。《方舆纪要》 卷14无极县: “虚粮冢在县西二十五里,有阜数十,俱高丈余。相传昔时为虚粮诳敌处。”

  • 奣子桥

    在今江苏太仓市十八里。《方舆纪要》 卷24太仓州: 奣子桥 “元至元十六年,方国珍犯太仓,张士诚将吕珍守奣子桥,筑营浚濠。有叛者自古塘率寇西下,出珍不意,珍力战得免。今亦曰奣子铺”。

  • 大岭关

    在今陕西商南县南八十里。《方舆纪要》卷54商南县“分水岭”条下:大小岭关“南望荆楚,数百里如在目前”。《清一统志·商州》“小岭关”条下:“又南十里有大岭关,峰峦高峻,可以南望荆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