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法库县

法库县

1913年改法库厅置,属奉天洮昌道。治所在法库门 (即今辽宁法库县)。乾隆 《钦定盛京通志》 卷33: 发库边门,“国语 (满语),发库,鱼梁也”。西清 《黑龙江外纪》 卷2: “法库,汉人言瀑布也。” 1929年属辽宁省。


在辽宁省北部。属沈阳市。面积 2320 平方千米。人口44.4万。辖8镇、12乡。县人民政府驻法库镇。明三万卫地。明中期修辽东边墙置本境于其外,为荒徼之地,泛称辽河套。明末为后金所据。后金天聪六年(1632年)以内附的喀喇沁部人垦法库山(今辽河北岸平顶山),始见法库之名。法库,满语为“鱼梁”之意。《钦定盛京通志》“关邮”载:发库边门“国语(满语),发库,鱼梁也”。另据《法库县乡土志》:“旧称三台子,系镶白旗坐落,祇佟、张、聂、徐、刘、丁、翟、李八户聚族而居,置边门,后因名八户门,俗称巴虎门,法库其转音也。”清崇德年间,盛京(今沈阳)北境修边示限,在辽河北岸设法库门(今法库镇南37千米的旧门),为北通蒙古的门户。康熙初年,盛京北境边界经北展南缩修建柳条边(新边),移置法库门于今法库镇,称法库边门。康熙十八年(1679年)防御移驻边门,隶开原城守尉。边里(边南)初属盛京,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改属铁岭县。边外(边北)原为蒙古科尔沁部牧地,后因垦荒民户增多,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法库直隶厅,属奉天将军;析新民府和铁岭、开原、康平县近法库边门之地为厅行政区域。1913年废厅置法库县。1914年属奉天省洮昌道,1929年属辽宁省。1945年属辽北省。1949年属辽西省,1954年属辽宁省。1956年属铁岭专区,1958年属沈阳市,1964年属沈阳专区,1968年属铁岭专区,1970年属铁岭地区,1984年属铁岭市,1992年属沈阳市。地处辽河平原北部。平原丘陵相间分布。河流有辽河、秀水河、拉马河等,均属辽河水系。属中温带湿润气候。农产玉米、高粱、大豆、稻等。矿产有煤、硅灰石、瓷土、珍珠石等。有冶金、建材、化工、机械、食品、纺织等工业。有铁康铁路和203国道、沈环等公路。古迹有叶茂台辽墓群。


猜你喜欢

  • 轮氏县

    东汉建初四年 (79) 改纶氏县置,属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登封市西五十四里颍阳镇。西晋废。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武林县复置,属洛州。大业元年 (605) 改为嵩阳县 (徙治今登封市)。

  • 乔珠县

    唐显庆三年(658)置,属柘州。治所在今四川红原县南境。天宝初属蓬山郡。乾元初属柘州。广德后地入吐蕃。古县名。唐仪凤元年(676年)置,治今四川省红原县南。属柘州。广德后地入吐蕃。

  • 彭泽县

    西汉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湖口县东南三十里江桥乡柳德昭村附近。《元和志》 卷28:“置彭城 (蠡) 湖南。因以为名。” 东汉建安十四年 (209) 孙权于县置彭泽郡,寻废,县属豫章郡。西晋怀帝永嘉

  • 剑川州

    明洪武十七年 (1384) 升剑川县置,属鹤庆府。治所在柳龙充 (即今云南剑川县)。清乾隆三十五年 (1770) 改属丽江府。1913年废为县。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升剑川县置,治今云南省剑川县南

  • 南宝山

    在今福建上杭县北。《清一统志·汀州府一》: 南宝山 “在上杭县北七里。据金山之阳,故名。望之如笔插空,南宝溪出焉。近山有宝兴岩”。

  • 临汝镇

    五代周显德三年 (956) 改临汝县为镇,属梁县。即今河南汝州市西北六十里临汝镇。在河南省汝州市西北部。面积124.6平方千米。人口8万。镇人民政府驻临汝镇,人口9600。唐为临汝县治,五代周显德三年

  • 浩齐特左翼旗

    清顺治三年 (1646) 置,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驻地在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西北赛汗诺尔。1950年并入东部联合旗。古旧旗名。清顺治七年(1650年)以浩齐特部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西北赛尔

  • 小岘城

    在今安徽含山县北。《资治通鉴》:南朝宋孝建元年(454),豫州刺史鲁爽为薛安都所败,乃“留军大岘,使鲁瑜屯小岘”。胡注:“小岘在合肥之东,大岘又在小岘之东。”

  • 三界堡

    明万历中建,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北。

  • 大岩岭镇

    在今湖北建始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清有县丞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