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泰陵

泰陵

①隋文帝杨坚的陵墓。在今陕西扶风县东南,接武功县界。

②唐玄宗李隆基的陵墓。在今陕西蒲城县东北三十里金粟山上。《新唐书·地理志》 奉先县:“泰陵在东北二十里金粟山。”

③为明孝宗朱祐樘之陵。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史家山东。明十三陵之一,在长陵西北二里。

④清世宗雍正之陵。在今河北易县西五十里永宁山下清西陵。


(1)俗称隋陵,又名杨家陵。在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五泉乡三畴原上。为隋文帝杨坚与皇后的合葬墓。呈覆斗状,高20米,基东西长150米,南北长172米。陵前有清代“隋文帝泰陵”石碑。有莲花、菩萨形象饰纹的瓦当遗物,为国内罕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在陕西省蒲城县城东北15千米金粟山上。是唐玄宗李隆基的陵墓。玄宗于宝应初年葬此。据《陕西省志》载,泰陵陵内封地方圆达38千米,分内、外城,平面布局酷似长安城(今西安市)。陵垣内尚存石人、石狮、华表、石马等大型石刻30余件,大部基本完好,为盛唐雕刻艺术的佳作。


猜你喜欢

  • 唐国郡

    西晋建武初慕容廆置,统并州流人。今地不详。或疑在今辽宁西南部。后废。西晋末慕容廆侨置,约治今辽宁省西南部。后废。

  • 风谷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唐时为驿道所经。《新五代史·唐太祖家人传》:五代唐天成元年(926),“(李)存渥与刘皇后同奔于太原,行至风谷,为部下所杀”。即此。

  • 卜魁

    即卜奎。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清史稿·地理志》 龙江府:“即齐齐哈尔, 旧曰卜魁。”即“卜奎”。

  • 风凉原

    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水经·渭水注》:狗枷川水“东北流经风凉原西”。宋敏求《长安志》卷16蓝田县:风凉原“在县西南四十五里,南接石门山,北入万年县界,《遁甲开山图》曰:骊山之西川有阜,名曰风凉原,亦雍

  • 广宁中卫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属辽东都司。治所即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二十八年(1395)废。建文四年(1402)复置。后废。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治今辽宁省北宁市。属辽东都司。二十八年废。

  • 谷山

    ①在今江西信丰县西。《寰宇记》卷108虔州信丰县:谷山“在县西二十里。《舆地志》云,其山下有石如人形,有池水生鱼鳖,山临谷水,因以为名。高一千五百丈,不通人行”。②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方舆纪要》卷3

  • 大安寺

    在今辽宁鞍山市东千山南沟。在诸寺中独称雄旷。明《辽东志》卷1辽阳:大安寺“在龙泉南可八九里”。有释迦、韦驮两殿。寺西有通明、金刚二山,雄拔耸峭,别具胜景。

  • 乌兰刚阿卡伦

    清雍正十二年(1734)设,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南贝尔湖东北沙拉尔吉河口。见民国《黑龙江志稿》卷33 《武备志·兵事》。

  • 仙鹤寺

    在今江苏扬州市南门街北段西侧。为伊斯兰教礼拜寺。传为南宋咸淳年间伊斯兰教主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孙普哈丁在此传教时建。因依仙鹤体形建造而得名。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哈三重建。后多次重修。该寺按伊斯兰教建

  • 乐善州

    北宋雍熙二年(985)置,为羁縻州,属融州。治所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四堡村。元废。北宋初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四堡。属融州所领羁縻州。辖境相当今罗城县西北一带。元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