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济州

济州

①北魏泰常八年 (423) 置,治所在碻磝城(今山东茌平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南范县、山东聊城、东阿、肥城、阳谷、高唐等县市间地。隋开皇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辖境缩小。天宝十三载 (754) 州城为河所陷,遂废入郓州。

②五代周广顺二年 (952) 分郓州置,治所在巨野县 (今山东巨野县南一里)。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宁市及巨野、金乡、郓城等县地。金天德二年 (1150)移治任城县 (今济宁市)。蒙古至元六年 (1269) 又移治今巨野县。八年 (1271) 升为济宁府,十二年 (1275) 又改济州,属济宁府。至正八年 (1348)废。

③金天眷三年 (1140) 改黄龙府置,属会宁府。治所在利涉县 (今吉林农安县)。《金史· 地理志上》: “以太祖来攻城时,大军径涉不假舟楫之祥也。” 辖境约当今吉林农安、德惠、双阳县及长春市地。大定二十九年 (1189) 改名隆州。


(1)北魏泰常八年(423年)置,治碻磝城(今山东茌平县西南)。辖境约当今河南省范县、山东省聊城、东阿、肥城、阳谷、高唐等市县地。隋开皇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辖境缩小。天宝十三载(754年),州城为河所陷,遂废入郓州。(2)五代周广顺二年(952年)分郓州置,治所在巨野(今县南)。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济宁市及郓城、巨野、金乡等县地。金天德二年(1150年)移治任城(即今济宁)。元至元中升为济宁府;不久又改为济州。至正八年(1348年)废。(3)金天眷三年(1140年)以龙州改名,治利涉县(今吉林农安县),属上京路。辖境相当今吉林省长春市及农安、德惠一带。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名隆州。


猜你喜欢

  • 下浒堡

    即今福建霞浦县南下浒镇。明嘉靖中移延亭巡司于此。即今福建省霞浦县下浒。《明史·地理志》福宁州:“有延亭巡检司,后移下浒堡。”即此。

  • 柿源

    在今江西丰城市南一百里。明置巡司于此。清乾隆三十年 (1765) 移驻大江口 (今丰城市北)。在今江西省丰城市南。明洪武初置巡检司于此。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移巡检司于大江口,今丰城市西赣江岸。

  • 台湾省

    清光绪十三年(1887)置,治台湾府(今台湾省台中市)。在首府未建成前,先以台北为施政中心。辖境相当今台湾省。光绪二十年(1894)以台北府为台湾省会。二十一年(1895)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

  • 安邑县

    ①秦置,为河东郡治。治所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十五里禹王城。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分置南、北安邑县。②东晋咸康三年(337)侨置,属南河东郡。治所在今湖北公安县境。南朝宋孝建二年(455)废。③隋改南安邑

  • 龙泉场

    五代南唐保大元年(943)置,在今江西遂川县南二十里(旧名什善镇)。后升为龙泉县。五代南唐保大元年(943年)置,即今江西省遂川县南什善镇。五代周显德七年(960年)升县。

  • 䂭硗津

    古黄河津渡。 在今河南延津县北胙城镇北侧。《资治通鉴》: 西晋永嘉六年 (312),汉安北将军赵固等 “恐为石勒所并,欲引兵归平阳,军中乏粮,士卒相食, 乃自䂭硗津西渡”。 即此。古黄河

  • 同官站

    元置,即今湖南长沙县西北铜官。明废。元置,即今湖南省长沙市西北铜官。明废。

  • 蓬莱城

    在今山东蓬莱市北丹崖山上。《元和志》卷11蓬莱县: “昔汉武帝于此望蓬莱山,因筑城,以蓬莱为名。” 明曰 “备倭城”。

  • 誓港市

    在今湖南望城县北。《水经·湘水注》:“湘水左合誓口”,即此。《水经注疏》 引 《晏公类要》: “湘江中有四洲,一曰誓洲,誓口盖以洲名。”

  • 宝幢市

    即今浙江鄞县东宝幢乡。清光绪 《鄞县志》 卷2《市镇》 引 《乾道图经》,谓宋代有宝幢村。并载: 宝幢 “距城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