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祠
又称狄公祠。在今河北大名县东五里孔庄北。《元和志》卷16贵乡县:“狄仁杰祠在县东南四里。为魏州刺史,百姓为立生祠。”《明一统志》卷4大名府:狄梁公祠“在府城南门外。唐梁公狄仁杰尝为魏州刺史,有异政,民为立生祠。旧有双碑,一李邕文、张处继书,开元中立;一冯朝(宿)文、胡证书,元和中立”。今所存者正是唐元和七年(812)魏博节度使田弘正重立之祠及碑。碑通高4.46米,碑文楷书,二十七行,行六十字,冯宿撰文、胡证书丹,记述狄仁杰一生事迹。可证为大名县东之狄公祠。
又称狄公祠。在今河北大名县东五里孔庄北。《元和志》卷16贵乡县:“狄仁杰祠在县东南四里。为魏州刺史,百姓为立生祠。”《明一统志》卷4大名府:狄梁公祠“在府城南门外。唐梁公狄仁杰尝为魏州刺史,有异政,民为立生祠。旧有双碑,一李邕文、张处继书,开元中立;一冯朝(宿)文、胡证书,元和中立”。今所存者正是唐元和七年(812)魏博节度使田弘正重立之祠及碑。碑通高4.46米,碑文楷书,二十七行,行六十字,冯宿撰文、胡证书丹,记述狄仁杰一生事迹。可证为大名县东之狄公祠。
即今台湾省台北县北淡水镇。此港湾在明万历间已有 “淡水” 之称。《东西洋考》: 倭侵扰鸡笼、淡水。崇祯元年 (1628) 曾为西班牙人所据,筑圣多明哥城。14年后又为荷兰人取代。清称为沪尾,雍正二年
南齐置,属高兴郡。治所当在今广东化州、廉江、遂溪等市县境。隋开皇时废。
即今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明张燮 《东西洋考》 卷5: “美洛居,俗讹为米六合,东海中稍蕃富之国也。”
指今山西境内长城诸口。以别于北口。指今山西省境内长城诸口,以别于北口。明顾炎武有《自大同至西口》诗。旧中国灾民外逃,有“闯关东、走西口”之说。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隋书·刘元进传》:大业九年 (613) 刘元进作乱,王世充败元进于吴,“坑之于黄亭涧,死者三万人”。《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长洲县 “横山” 下: “黄亭涧长数里,深阔数丈。”在
即今江西崇义县东南杨眉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8:崇义县东“老鸦山又东行偏南十里至杨眉寺墟,巡司驻此”。
北宋置,属河州。当在今甘肃临夏县境。
在今山东商河县西聂家庄。《清一统志·武定府》: 聂家洼,“ 《旧志》: 县界有七十二洼,遇丰倍收,遇潦则一苗不遗。故谚有十年九不收,一收胜十秋之语”。
即今四川荣县东南六十里成佳镇。《清史稿· 曾望颜传》: 咸丰十年 (1860),李永和义军据贡井,“总兵虎松林自程家场进攻贡井”。即此。
即今陕西府谷县城。五代梁乾化二年(912) 府谷县迁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