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佛山
又名龙山。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八里。《清一统志·泰安府一》:龙山“《旧志》:一名金螺山,亦曰白佛山”。山南有石窟造像。共三窟:隋窟在中,称“大佛洞”,正中圆雕释迦结跏趺坐像,高4.7米,斜披袈裟,赤足,作说法状。东西两壁浮雕造像一百零六尊,刻石近千字,窟外有“大隋开皇七年施主王子华造像”题记。唐窟在西,称“小佛洞”,洞高3米。浮雕弥勒及二供养人。衣纹流畅,璎珞繁缛,西壁有“唐齐州司马张颖造弥勒像”题记。东窟又称东廓,有圆雕立像十二尊,时代不详。其中一尊高与人齐,面庞长硕,形象生动。
又名龙山。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八里。《清一统志·泰安府一》:龙山“《旧志》:一名金螺山,亦曰白佛山”。山南有石窟造像。共三窟:隋窟在中,称“大佛洞”,正中圆雕释迦结跏趺坐像,高4.7米,斜披袈裟,赤足,作说法状。东西两壁浮雕造像一百零六尊,刻石近千字,窟外有“大隋开皇七年施主王子华造像”题记。唐窟在西,称“小佛洞”,洞高3米。浮雕弥勒及二供养人。衣纹流畅,璎珞繁缛,西壁有“唐齐州司马张颖造弥勒像”题记。东窟又称东廓,有圆雕立像十二尊,时代不详。其中一尊高与人齐,面庞长硕,形象生动。
即省嵬山。在今宁夏惠农县东南省嵬村附近。《水经· 河水注》: “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 《清一统志·宁夏府一》:
即长水海子。今内蒙古阿巴嘎旗南查干诺尔。明 《蓟镇边防》: “插汉脑儿即白海子,在宣府大青山后,宣边相去尚有六百余里。此处原有长水海子、苦水海子二处,夷人因长水海子四望平沙,遂名插汉脑儿。”
明置,属达州。在今四川达县东南亭子镇。明正德 《夔州府志》 卷2: 亭子铺在 “ (达) 县东四十五里”。白莲教首领徐添德是亭子铺人,清嘉庆初在此举行反清起义。
又名镇东圩镇。即今江苏靖江市西南东兴镇。清光绪《靖江县志》卷2:“正东圩市在邑西南新沙。去城三十里。”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靖江县西南有“正东圩镇”。
即洋卓雍错。今西藏浪卡子县羊卓雍错。
即今河北永年县治。隋于此置临洺县。宋废。《清 一统志·广平府二》: 临洺关 “在永年县西四十五里。宋金以来为镇,明初城址犹存。嘉靖间重筑,南北二百二十丈,东西半之,作六门,内有通判分司公署。本朝初改设
一作背隐嶂堡。明置,属广宁前屯卫。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南大风口水库北背荫障。明 《辽东志》 卷3: 永安堡 “堡东背阴障可按伏”。清乾隆《钦定盛京通志》 卷30: 背阴嶂堡在 “ (宁远州) 城西一百四十
即今上海市青浦县西南朱家角镇。清嘉庆《松江府志》 卷2 《镇市》 青浦县: 朱家角 “又名珠街镇,西南通泖湖,东北接三分荡……商贸贸易甲于他镇。故移安庄巡检司于此”。在云南省广南县西南部。面积268.
即今湖北襄阳县北古驿镇。《宋史·孟珙传》:“金人犯吕堰,珙……亟命诸军追击吕堰,进逼大河,退逼山险,砦军四合,金人弃辎重走。”明置驿。清置巡司于此。即今湖北省襄樊市北吕堰驿。南宋绍定六年(1233年)
即今四川眉山县东之岷江。《方舆胜览》卷53眉州: 蜀江 “在城外。一名玻璃江”。苏轼 《送杨孟容》 诗: “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