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坑山
在今广东阳东县西北石坑。《方舆纪要》卷101阳江县:石坑山在“县西北六十里。数峰相接,瑶居其中,接阳春县界,恃为藩翰”。
在今广东阳东县西北石坑。《方舆纪要》卷101阳江县:石坑山在“县西北六十里。数峰相接,瑶居其中,接阳春县界,恃为藩翰”。
一名阳台。在今四川巫山县西北隅阳台山上。《寰宇记》卷148巫山县:阳云台“高一百二十丈,南枕长江。楚宋玉赋云‘游阳云之台,望高唐之观’,即此也”。南朝梁江淹诗:“相思巫山渚,怅望阳云台。”《方舆胜览》
一作朱圄山。在今甘肃甘谷县西南三十里。《尚书·禹贡》:“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汉书·地理志》 天水郡冀县:“《禹贡》朱圄山在县南梧中聚。”《水经·渭水注》:朱圉山“在梧中聚, 有石鼓, 不击自
又作泸潇山、卢萧山。在今江西、湖南两省边境。《太平御览》 卷48: 罗霄山 “王孚 《安城记》 曰: 萍乡罗霄山,泽水所出,水傍出石乳”。《方舆纪要》 卷87萍乡县: 罗霄山 “高数千丈,延袤百余里。
在今辽宁庄河市南。民国间以庄河与安风两盐场合并改名庄安场。1924年又改为庄河场。
亦作借溪山。即今安徽绩溪县东北荆磡岭。宋淳熙 《新安志》 卷5绩溪县: 徣溪山 “在县东北八十里。 高五百五十仞, 周百四十里。 西连嵸山,有水流入县界”。
辽太祖以大小黄室韦降户置,属东北路统军司。为太祖十八部之一。在今黑龙江省嫩江以东齐齐哈尔、安达、青冈等市县一带。
唐置,属武峨州。治所在今越南北太省南部。后废。
在今河北安新县南。自清苑县流入,东入白洋淀。为古濡水、滱水之下流。《水经· 滱水注》: “滱水又东北径依城北,世谓之依城河。”《清一统志· 保定府二》: 依城河 “自宋兴塘泺,水道变迁,滱水自蠡东入河
即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之北河和秦安县之五营河。《水经·渭水注》: 略阳川水 “出陇山香谷西,……又西径略阳道故城北,……又西南得水洛口,……又西北流入瓦亭水”。
从今四川江津市东北猫儿沱经綦江县城至三溪矿场 (今三江镇)。全长86公里。1943年动工兴建,1945年建成猫儿沱至石佛冈段,长67公里。石佛冈至三溪 (今三江镇) 段,至1947年才建成。旧铁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