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军
北宋政和七年(1117)置,属成都府路。治所在石泉县(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治城羌族乡)。辖境相当今四川北川、安县二县地。南宋宝祐中移治龙安县(今安县东北)。元改为安州。
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升石泉县置,治石泉县(今四川北川县西石泉)。属成都府路。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北川、安县等地。宣和三年(1121年)省,七年复置。蒙古中统五年(1264年)升为安州。
北宋政和七年(1117)置,属成都府路。治所在石泉县(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治城羌族乡)。辖境相当今四川北川、安县二县地。南宋宝祐中移治龙安县(今安县东北)。元改为安州。
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升石泉县置,治石泉县(今四川北川县西石泉)。属成都府路。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北川、安县等地。宣和三年(1121年)省,七年复置。蒙古中统五年(1264年)升为安州。
①上古时代分布于今浙江省中部、北部地区的部族。“於” 为古越语发语词,“於越” 即越。《春秋》: 定公五年 (前505),“於越入吴”; 定公十四年(前496),“於越败吴于槜李”。《疏》: “於越,
1933年由长沙县城区设置,为湖南省会。治所即今湖南长沙市。在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湖南省省会。面积1.2万平方千米(市辖区556平方千米)。人口601.7万(市辖区196万)。辖芙蓉、岳麓、天心
清置,属霞浦县。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斗米。清有把总驻守。
北宋置,属新平县。即今陕西彬县西北四十里北极镇。古镇名。北宋置,在今陕西省彬县西北白吉。属新平县。
泛指黄河以北地区。《尚书·泰誓中》: “王次于河朔。” 孔传: “渡河而誓,即誓而止于河之北。” 《三国志·魏书 ·袁绍传》: “威振河朔,名重天下。”古地区名。泛指黄河以北地。《尚书·泰誓中》:“惟
①唐吐蕃军镇城。在今四川康定县西北。《寰宇记》 卷77雅州严道县: “和川路在县界,西去吐蕃大渡河五日程,西郭至吐蕃松城四日程。”②即今福建霞浦县驻地松城镇。唐长安二年(702) 始于此为长溪县治,历
在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东。《方舆纪要》 卷121安顺府: 既济泉 “在州治东。其地极热,此水独凉”。
在今西藏贡觉县东南。“贡觉”,藏语意为“贡”活佛在觉地方定居。1960年与三岩宗合并设贡觉县,移驻莫洛。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贡觉县城南。1960年与三岩宗合并,改置贡觉县。
南朝宋孝武帝分安陆县置,属江夏郡。治所在今湖北孝昌县北。因孝子董黯立名。明帝时为南义阳郡治。西魏为岳州岳山郡治。隋大业初属安陆郡。唐属安州。元和三年(808)废。咸通中复置,五代唐同光二年(924)改
自今黑龙江佳木斯市至福利屯 (今集贤县)。长67公里。1944年动工修建,次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