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书院
原址在今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山。为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唐元和间李宽读书于此。北宋至道间李士真就遗址重建。景祐间仁宗赐名“石鼓”,并拨置学田,权作州学。其后废置无常,抗日战争中毁于战火,现辟为公园。
原址在今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山。为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唐元和间李宽读书于此。北宋至道间李士真就遗址重建。景祐间仁宗赐名“石鼓”,并拨置学田,权作州学。其后废置无常,抗日战争中毁于战火,现辟为公园。
明置,属广宁前屯卫。治所在急水河堡(今辽宁绥中县西南前所镇)。清初废。
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南牛首山南祖堂山下。是五代南唐烈祖李昪和中主李璟的陵墓。1950年发掘。李昪陵名钦陵,李璟陵名顺陵。两陵并列,墓室规模和建筑形制相仿,为仿木结构多室的砖石建筑。柱、枋、斗拱表面施绘彩画
即今台湾省彰化县。原称半线社,为高山族聚居地。清高拱乾《台湾府志》卷2有半线庄之名。康熙末已成半线街。雍正元年(1723)于此设彰化县。即今台湾省彰化县驻地。清康熙五年(1666年),台湾郑经将刘国轩
唐、五代方镇名。唐中和二年 (882) 以夏绥银节度使号为定难军。治所在夏州 (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辖境屡有变化,长期领有夏、绥、银、宥四州之地,相当今陕西长城、清涧河以北、秃尾河以南及内蒙古伊克
即含口。 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南。 《宋史·司马池传》: “时议者以蒲坂、窦津、大阳路官运盐回远闻, 乃开㟏口道, 自闻喜逾山而抵垣曲, 咸以为便。”
明嘉靖中置,属绥宁县。在今湖南绥宁县西南。
春秋时宋地。在今山东泗水县。《春秋》: 成公十八年 (前573),“仲孙蔑会晋侯、宋公、卫侯、邾子、齐崔杼同盟于虚朾”。一说虚朾即虚,应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古邑名。春秋宋邑。在今山东省泗水县。或疑即虚,
即秋丘冶。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利国乡。《寰宇记》卷15徐州:利国监“本徐州之狄邱冶务烹铁之所。至皇朝升为利国监以董其事”。
即今福建晋江。《元和志》 卷29泉州南安县: “晋为晋安县。陈立为南安县,因县南安江取以为名。” 《清一统志·泉州府》: 晋江 “按: 晋江古名南安江。”
又作㞯,读作偶。又名亭山、㞯姥峰。在今江苏溧阳市东北二十五里,与宜兴市交界处。宋《景定建康志》卷17引《风土记》云:“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