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阜山
在今山东莱阳市东六十里,与海阳县联界。元于钦 《齐乘》 卷1: 莱阳县 “又有仓山、林寺、福阜三山。林寺、福阜淘金之地”。《方舆纪要》卷36莱阳县 “五龙山” 条下: 福阜山,“宋、元时尝置金场”。
在今山东莱阳市东六十里,与海阳县联界。元于钦 《齐乘》 卷1: 莱阳县 “又有仓山、林寺、福阜三山。林寺、福阜淘金之地”。《方舆纪要》卷36莱阳县 “五龙山” 条下: 福阜山,“宋、元时尝置金场”。
春秋部落。后灭于楚。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东西蛮子营 (今名东、西村)。《左传》: 成公六年(前585),“蛮氏侵宋”。又,昭公十六年 (前526)一月,“楚子闻蛮氏之乱也与蛮子之无质也,使然丹诱戎蛮子嘉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贝州。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宗州。九年 (626) 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河北省广宗县赵伏城。唐武德九年(
元代从至治后到至正前,境内除京师附近地区直属中书省,吐蕃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外,共设有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征东等十一行中书省。简称十一行省。元代从至治后到至正前,境
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东南百里。清代为右玉县北杀虎口外驿站。光绪《山西通志》卷30:八十家子“在(和林格尔)厅南,杀虎口外,为入口第一站”。
在今贵州贵阳市西北。《方舆纪要》卷121贵阳府“洪边堡”条下:“又有八姑荡及平八庄诸砦,在府西北,皆诸苗窟穴也。天启初,安邦彦作乱,洪边土酋宋万化与诸苗应之,刻期复犯会城,抚臣王三善遣别将王建中等剿八
在今河南尉氏县西南。《水经· 渠水注》: “沙水南与蔡泽陂水合,水出鄢陵城西北。陂东西五里,南北十里。”
即今浙江余杭市西九十六里黄湖镇。清嘉庆《余杭县志》 卷3 《市镇》 引万历 《府志》: 黄湖镇 “去县 (旧治余杭镇) 北四十里,在黄湖界”。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北部,东濒北苕溪。面积58.5平方千
浙江省旧宁波府(治所在鄞县,今浙江宁波市)的别称,以境内有四明山得名。宋明州、庆元府,元庆元路,明、清宁波府的别称,以境内四明山得名。如宋有《乾道四明图经》、元有《延祐四明志》、清有《四明志补》等。
即今广西宾阳县东南古辣镇。《舆地纪胜》卷113横州:古辣场“在永定县北一百十里。又有古辣铺”。南宋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东南古辣。属横州。元废。
即今山西稷山县西南下迪乡。《清一统志·绛州》 “小河镇”条下:下迪镇“在县西二十里……明嘉靖中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