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贞观八年 (634) 改南建州置,治所在安遂县 (今广东郁南县东南连滩镇)。辖境相当今广东郁南、罗定及广西岑溪等三县市部分地。十八年 (644) 废。
在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区中。《清史稿·地理志》 滨江厅: “东: 秦家冈。” 民国熊知白 《东北县治纪要》 吉林滨江县: “县市沿松花江南岸之合傅家甸,西达八站,南对秦家冈,东接四家子、太平桥、圈子河等
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北二十五里,北接宣州市界。《方舆纪要》 卷28宁国县 “旗鼓山” 条下: 通灵峰 “南去县二十五里。上有鸡冠石,绝顶宽平,泉出龙湫,下为溪流环绕,与旗鼓诸山,并为县北屏障”。
在今台湾省台中县东北,与花莲县交界处。北距南湖大山约十二里。海拔3703米。为台湾著名高山。清康熙间高拱乾《台湾府志》卷1:尖山“此山峻起清秀,故名曰尖山”。
①1914年改安化县置,属广西柳江道。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明伦镇。民国《宜北县志》 第三编: “以其在宜山之北”,故名。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1年与思恩县合并为环江县。②1947年革
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后汉书·马武传》:“永平初,马武击西羌,追击到东、西邯,大破之。”又《西羌传》载:永元中,“侯霸复上置东、西邯屯田五部”。《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径邯川城南,城之左右历
唐武德三年 (620) 置,为凉州治。治所即今甘肃武威市。与姑臧同城分治,神鸟理西,姑臧理东。贞观元年 (627) 废。总章元年 (668) 复置,改名武威县。神龙元年 (705) 复为神鸟县。广德元
唐龙朔元年(661)置,属月支都督府。治所在悉计蜜悉帝城(今阿富汗喀布尔北昆都士东南伊什卡姆希)。8世纪中废。
西魏改巴州置,治所在洵阳县 (今陕西旬阳县北洵河北岸)。北周废。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七年 (624) 废。西魏废帝以巴州改名,治洵阳县(今陕西旬阳县北洵河北岸)。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安康市东部一
在今山东兖州市东五里。《方舆纪要》卷32嵫阳县: 金口闸 “元至元中所建。稍南曰金口堰,成化中所修滚水石坝也”。《清一统志·兖州府二》: “元至正中,为滚水石坝。引泗入运,即隋时薛胄于泗沂之交积石为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