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村镇
北宋置,属沙河县。即今河北沙河市西北四十余里綦村镇。盛产铁,北宋于此置铁冶司。
在河北省沙河市中北部。面积123.8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綦村,人口2670。古为冶铁处。綦,青黑色,因名。一说因部分居民从綦阳迁此建村而名。1953年设乡,1958年属新城公社。1961年析置綦村公社,1983年复乡,1985年改镇。北临沙河。产小麦、谷子、棉花、芝麻。铁、石灰石资源丰富。有河北省綦村铁矿、邢钢石灰石矿。有铁矿铁路专线。邢都公路经此。有古冶铁遗址多处。
北宋置,属沙河县。即今河北沙河市西北四十余里綦村镇。盛产铁,北宋于此置铁冶司。
在河北省沙河市中北部。面积123.8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綦村,人口2670。古为冶铁处。綦,青黑色,因名。一说因部分居民从綦阳迁此建村而名。1953年设乡,1958年属新城公社。1961年析置綦村公社,1983年复乡,1985年改镇。北临沙河。产小麦、谷子、棉花、芝麻。铁、石灰石资源丰富。有河北省綦村铁矿、邢钢石灰石矿。有铁矿铁路专线。邢都公路经此。有古冶铁遗址多处。
①即今山东东部五龙河。源出山东栖霞县西北艾山。南流经莱阳市东,又南经五龙山下,又南入海。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317:莱阳有五龙水。《寰宇记》卷20莱州莱阳县:“五龙山在县南二十里。有水五道于山下合流
又称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现保存在甘肃武威文庙内。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立。高2.5米,宽0.9米,厚0.3米。碑首西夏文篆字题额为“敕感应塔之碑文”。正文为西夏文楷书,计二十八行,每行六十五字。
即今山东临沂市北四十五里半程乡。清设半程汛,有经制外委驻此。
明永乐十一年 (1413) 置,属贵州布政司。治所在铜仁长官司 (后改铜仁县,即今贵州铜仁市)。辖境相当今贵州铜仁市、江口县及万山特区北部地。清属贵州省。1913年废。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置,治
①宋熙宁初置,在今福建晋江市东南五十二里。后废。②即今福建顺昌县西北石湖坑。《方舆纪要》卷97顺昌县:“石湖寨在县西北三十里石湖岭附近。地势宽袤,可容千余家。南唐保大中,别将张彦成领兵置砦于此,故址犹
在今广东博罗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博罗县: 泊头墟 “距罗浮山十五里,广、惠二郡舟楫及自陆路而至入罗浮山者,皆毕集于此”。
即今浙江龙泉市北大贵溪。《方舆纪要》卷94龙泉县: 梧桐川 “在县东十五里。自梧桐口引流而西南,下流入于大溪”。
即古雪山门关。在今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东北其宗东南五里。《清一统志·丽江府》: 金沙江 “入府境西北边界之塔城关东,又东南经巨甸汛东”。
即龙牙菩提。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西北海上之凌加卫岛。《郑和航海图》作龙牙交椅。
即今浙江湖州市南东林镇。清光绪《归安县志》卷6:“东林市在县南六十里东林山。为形胜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