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县
西汉置,属巨鹿郡。治所在今河北广宗县东北二十里。后废。东汉复置,属安平国。北魏太平真君二年 (441) 废入南宫县。太和十年 (486) 复置,移治今威县北五十里经镇,属广宗郡。北齐天保七年(556) 废。
古县名。西汉析堂阳县置,治今河北省广宗县东北。属巨鹿郡。后省。东汉延光元年(122年)以前复置,属安平国。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年)省入南宫县。太和十年(486年)复置,徙治今河北省威县北经镇。曾为广宗郡治。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省。
西汉置,属巨鹿郡。治所在今河北广宗县东北二十里。后废。东汉复置,属安平国。北魏太平真君二年 (441) 废入南宫县。太和十年 (486) 复置,移治今威县北五十里经镇,属广宗郡。北齐天保七年(556) 废。
古县名。西汉析堂阳县置,治今河北省广宗县东北。属巨鹿郡。后省。东汉延光元年(122年)以前复置,属安平国。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年)省入南宫县。太和十年(486年)复置,徙治今河北省威县北经镇。曾为广宗郡治。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省。
1942年改安定县置,属陕西省。治所在瓦窑堡(今陕西子长县)。为纪念谢子长烈士而命名。在陕西省北部、秀延河上游。属延安市。面积 2405 平方千米。人口24.3万。辖8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瓦窑堡镇。
在今广东三水市北芦苞镇。南宋杨万里《明发青塘芦包》 诗: “青塘无店也无人,只有青蛙紫蚓声。”
南朝宋置,属高凉郡。治所当在今广东阳春或恩平、阳东等市县境。南齐以后废。
一名闹沟。在今湖北襄樊市北。《晋书·庾翼传》: “胡贼五六百骑出樊城,翼遣冠军将军曹据追击于挠沟北,破之。” 即此。
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三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09罗城县:东黄山“在县东。中有渊秀岩”。
又称小维摩。即今云南砚山县西北四十六里维摩彝族乡。为明代维摩州治。民国初小维摩县佐驻此。1944年曾置维摩镇。集镇名。在云南省砚山县北部、维摩后山南麓。人口3903。维摩彝族乡人民政府驻地。彝语维为“
即古蓬。明右江十寨之一。在今广西忻城县南古蓬镇。
唐贞观十四年 (640) 置,属庭州。后改属西州。治所在今新疆鄯善县西北 (一说即今鄯善县)。《寰宇记》 卷156蒲昌县: “取县东蒲类海以为名。” 贞元时为吐番所据。县废。古县名。唐贞观十四年(64
在今福建沙县旧南门外。《方舆纪要》 卷97延平府沙县: 翔凤桥 “在县治南。宋绍圣四年初建浮桥,名平津。后徙废不一。明朝洪武二十九年重建。正统十三年寇毁。景泰初复建浮桥。正德三年累石中流,凡十有三,构
北宋置,属桐城县。即今安徽桐城县东二十里孔城镇。在安徽省桐城市东部。面积87.8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孔城,人口6280。传三国吴将吕蒙筑城于此,又当东北诸山水汇聚南下的水运孔道,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