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渌山
一作罗碌山。在今广西武宣县东南一百五十里。明代为瑶族聚居地。《明史· 广西土司传》: 洪武二十年 (1387),知府沈信言: “广西布政司参议杨敬恭为大亨、老鼠、罗碌山生瑶所杀,官军讨之,‘贼’ 登岩攀树,捷如猿狖,追袭不及。”
一作罗碌山。在今广西武宣县东南一百五十里。明代为瑶族聚居地。《明史· 广西土司传》: 洪武二十年 (1387),知府沈信言: “广西布政司参议杨敬恭为大亨、老鼠、罗碌山生瑶所杀,官军讨之,‘贼’ 登岩攀树,捷如猿狖,追袭不及。”
即今内蒙古宁城、喀喇沁旗境之坤都伦河,为老哈河支流。北宋沈括《熙宁使虏图抄》:“又十里余,路曲,走西北,逾十里济三肤河,至临都馆,皆平川。”
又作双城。故址在今黑龙江省拜泉县西南。清乾隆 《盛京通志》 卷32: 喀布齐赉城 “(齐齐哈尔城) 东北三百余里”。
五代周显德六年 (959) 南唐李璟置,治所在羊山镇 (今湖北通山县)。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湖广卷上: “五代时杨行密起铁冶置羊山镇,南唐始置为通山县,取青山、通羊二镇摘二字义名也。” 北宋属兴国军
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清一统志·肇庆府》 “大峒寨” 条: “西村、黄塘……八寨,皆在(封川) 县北文德乡。”
即今河北丰润县西三十里白官屯镇。清于此设堡。
又名白羊陂。在今河南县东。《魏书·地形志》:阳夏郡雍丘县有“白杨陂”。《水经·睢水注》 作“白羊陂”。
在今四川荥经县西南。民国 《荣经县志》 卷2: 栖止堡“城西南三十里安箐坝”。
或作上玄水。即今湖北竹山县北北星河,南流注入堵河。《寰宇记》卷143竹山县:上玄水“在县北六十里。源出庸岭下,南流入孔阳水。有潭深不可测,或投石其中,即卒风暴雨”。
明宣德六年(1431)置,属龙门卫。治所即今河北赤城县东龙门所。清废。明宣德六年(1431年)置,治今河北省赤城县中龙门所镇。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省入龙门卫。
唐武德元年 (618) 置,属南宁州。治所在今云南弥勒县城附近。贞观八年 (634) 属郎州,开元五年 (717) 复属南宁州。天宝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