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舂陵县

舂陵县

①秦置,属长沙郡。治所即今湖南宁远县北五十六里柏家坪镇。西汉高帝五年 (前202) 属长沙国。元朔五年 (前124) 属零陵郡。武帝封长沙定王子买为舂陵侯。即此。《水经·湘水注》: 舂陵县“本冷道县之舂陵乡,盖因舂溪为名矣”。初元四年(前45) 徙废。三国吴复置,仍属零陵郡。移治今宁远县西。东晋改属营阳郡。南朝梁属永阳郡。隋开皇九年 (589) 废入营道县。

②西魏置,为安昌郡治。治所在安昌城 (今湖北枣阳市南三十里)。隋大业初属舂陵郡。唐贞观元年(627) 废。


古县名。(1)秦置,属长沙郡,治今湖南省宁远县东北。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属长沙国。元朔五年(前124年)封长沙定王子买为舂陵侯,改属桂阳郡。元鼎六年(前111年)又改属零陵郡。因舂陵水为名。初元四年(前45年)买孙仁徙封南阳郡蔡阳县之白水乡,县废为乡,属泠道县。三国吴复置,仍属零陵郡,移治今宁远县西。东晋穆帝改属营阳郡,南朝梁、陈属永阳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并入营道县。1954年长沙西汉墓中曾出土“舂陵之印”一枚。(2)西汉初元四年(前45年),徙封舂陵侯仁于蔡阳县白水乡置舂陵侯国。治今湖北省枣阳市南。属南阳郡。东汉改名章陵县。三国魏改为安昌县。南朝宋废。西魏复置,为安昌郡治。唐贞观元年(627年)废入枣阳县。


猜你喜欢

  • 东门渡镇

    即今安徽芜湖县东裘公河西岸东门渡。旧属宣城县,北宋置符里窑镇于此。

  • 茂湿山

    亦名湿山。在今四川茂县北。《旧唐书·地理志》: “茂州以郡界茂湿山为名。” 《方舆纪要》 卷67茂州: 茂湿山在 “州北十二里。林木茂密,常有岚气。《益州记》: 江至湿坂而稍大,即此也。唐贞观中,因山

  • 易太圩

    在今安徽芜湖县 (湾沚镇) 西北。清康熙《太平府志》 卷4芜湖县: “易太圩,宋崇宁间属易俗乡十八九都。”北宋崇宁中筑,在今安徽省芜湖市(湾沚镇)西北。属芜湖县。

  • 西强山

    又作嵹台山。即今青海东部、甘肃西南之西倾山。《魏书·吐谷浑传》:太和十五年(491),“阿豺兼并羌氐,地方数千里,号为强国。田于西强山,观垫江源”。即“西倾山”。

  • 容裘水

    俗名洛水。即今陕西勉县东南养家河。北入汉水。《水经· 沔水注》: 容裘溪水 “南导巴岭山,东北流……又北径西乐城东,而北流注于汉”。

  • 大林軬山

    在今广东惠州市西南。《方舆纪要》卷103惠州府归善县:大林軬山“在府西南腊石社,产白垩,攒峰叠巘,林木蔚荟,瑶人耕种其上。有岩如厦屋,容五六百人。门至逼仄,一人持戟而守,千人攻之不能入”。

  • 那处

    亦作那口。春秋时楚地。在今湖北荆门市东南。《左传·庄公十八年》:“初,楚武王克权,使斗缗尹之,以叛,围而杀之,迁权于那处。”杜注:“那处,楚地。南郡编县东南有那口城。”春秋权国都。在今湖北省荆门市东南

  • 冈山溪

    在今台湾省台南市东南。《清一统志·台湾府》:冈山溪“在台湾县(今台南市)东南三十里。源出大冈山。红毛寮溪,在县东三十里,源出深沟;二赞行溪,在县南二十里,合冈山、红毛寮二溪,由喜树港入海”。

  • 张舍镇

    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二十七里。明洪武《无锡县志》:“西:富安乡十七都有张舍。”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无锡县西有“张舍镇。”在山东省平度市西北部。面积129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张舍,人口

  • 右翼左旗

    ①又称西路右翼左旗。清顺治十二年(1655)设,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东部比格尔附近。②清康熙三十年(1691)设,属蒙古土谢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布尔根省布尔根。③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