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田驿
即今广西武鸣县北府城。《清一统志 ·思恩府》 “思恩故城” 条: 明嘉靖七年 (1528) “移府治于武缘县止戈里之荒田驿,即今府治”。
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北府城。明嘉靖七年(1528年)移思恩府治此。
即今广西武鸣县北府城。《清一统志 ·思恩府》 “思恩故城” 条: 明嘉靖七年 (1528) “移府治于武缘县止戈里之荒田驿,即今府治”。
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北府城。明嘉靖七年(1528年)移思恩府治此。
即今江苏西部洪泽湖。《方舆纪要》 卷21盱眙县: 洪泽浦在 “县北三十里。旧有破釜塘。邓艾立白水塘,与破釜相连,开水门八以溉田。其后炀帝幸江都,道经此,久旱遇雨,因改今名”。
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黎平县西南十八里黎平寨。后废。元置,治今贵州省黎平县西南黎平寨。属思州宣抚司。后废。
北宋置,属通远军。在今甘肃陇西县北八十里。金初升为通西县。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1密云县:白马关“其东有陈家峪堡,亦曰陈家峪关”。
①即今四川梁平县西南高滩河,为龙溪河上游。《舆地纪胜》 卷179梁山军: “桂溪在桂溪市。《寰宇记》 云: 旧忠州桂溪县以桂溪为名。县废来属。《图经》 云: 唐初为桂溪,以两岸多桂木,因以名之。”②即
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新唐书·西域传》: 贞观中,拔汗那立 “阿了参为王,治呼闷城”。
或作元通山。即螺山。在今云南昆明市城内东北隅。《清一统志·云南府》 引 《府志》: “元时山在北郭外一里许。明初扩城,始在城内。其岩曰盘坤、曰补陀罗,曲磴攀跻而上,有石兀然突出,曰明月石。出麓有二洞,
在今山西天镇县北四十八里保平堡村。《方舆纪要》 卷44大同府: 保平堡 “嘉靖二十五年设,隆庆六年增修,周一里有奇。……嘉靖三十七年,寇由此入犯,亦备御要地”。
在今安徽太湖县北。《舆地纪胜》卷46安庆府:四面山“在太湖县北十五里。下有大中寺”。《方舆纪要》卷26太湖县:四面山“山方而锐,四面如一”。在重庆市西南江津市南部,邻近贵州省。同名主峰海拔 1709
古印度。《史记·大宛列传》:汉武帝时,张骞在大夏,“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云。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骞遣副使使身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