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丘县
①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潍州。治所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五十里古城。大业八年 (612)废。唐武德二年 (619) 复置,仍属潍州。八年(625) 并入北海县。
②辽析霸城县置,属兴中府。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县境。金废。
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营丘,属北海郡。大业八年(612年)废。唐武德二年(619年)复置,八年又废。
①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潍州。治所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五十里古城。大业八年 (612)废。唐武德二年 (619) 复置,仍属潍州。八年(625) 并入北海县。
②辽析霸城县置,属兴中府。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县境。金废。
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营丘,属北海郡。大业八年(612年)废。唐武德二年(619年)复置,八年又废。
即今内蒙古乌审旗东北榆溪河。《清一统志·鄂尔多斯》: 席伯尔河 “在右翼前旗南九十里。源出蟒喀图虎尔虎之地,南流会西克丑河入边城,为榆林之榆溪,西河上源”。
在今福建明溪县西。《方舆纪要》卷98归化县:伍通隘在“县西二十五里。路出清流县”。
在今四川康定县东北一里。《清一统志·雅安府一》: 郭达山 “高七百余丈。相传汉诸葛亮遣将郭达于此造箭,故山与地皆因是得名”。俗称将军山。为县之神山。
在今甘肃泾川县东十里。明于此置巡司。清改为堡。《清一统志· 泾州一》: 金家凹堡,“俗呼圪塔关。明置巡司,后废。有城周一里有奇”。
在今贵州安顺市西北。《方舆纪要》卷121安顺府:旧坡石关“在旧坡山上”。
即今湖南永州市东北杨家巷乡。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零陵县图:县东北有杨家巷。
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市北。《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正义》:“泰山,东岳也。”《尔雅·释山》:“泰山为东岳。”泰山的古称。《尔雅·释山》:“泰山为东岳。”《史记·封禅书》
在今菲律宾班乃岛西南端附近。《宋史·真宗本纪》: 咸平六年 (1003),“蒲端国献红鹦鹉”。南宋赵汝适 《诸蕃志》 “蒲甘国” 条将蒲端遣使事误为蒲甘,后人或亦因此误认为蒲端国故地位于今缅甸中部。
①在今河北易县东北二十里。《清一统志·易州一》:马跑泉,“相传唐太宗征高丽驻跸于此,马跑得泉,故名”。②在今河北涞源县南七十里。《清一统志·易州》:马跑泉,“俗传宋杨延昭屯兵于此,马跑得泉,今此山大石
西汉置,属雁门郡。治所在今山西宁武县北二十里。东汉后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宁武县北。属雁门郡。东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