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县
西汉置,属六安国。治所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北蓼城冈。东汉属庐江郡。三国魏属安丰郡。东晋末废。南朝梁复置,属新蔡郡。北齐改为固始县。
古县名。西汉置县,高祖六年(前201年)封孔蓼为蓼侯于此。治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北蓼城冈,属六安国。东晋末废。南朝宋泰始中于此侨置固始县。梁复为蓼县。东魏又改名固始县。
西汉置,属六安国。治所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北蓼城冈。东汉属庐江郡。三国魏属安丰郡。东晋末废。南朝梁复置,属新蔡郡。北齐改为固始县。
古县名。西汉置县,高祖六年(前201年)封孔蓼为蓼侯于此。治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北蓼城冈,属六安国。东晋末废。南朝宋泰始中于此侨置固始县。梁复为蓼县。东魏又改名固始县。
战国蜀地,在今甘肃西和县南。唐 《北堂书钞》 卷106引 《蜀王本纪》 云: “武都有人,将其妻子女适蜀”。西汉置武都县。古邑名。战国蜀邑,后为秦所并。在今四川省西和县西南。西汉置为县。
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属镇海卫。治所即今福建诏安县东南玄钟。清顺治十四年(1657)废。地当东溪入海处,与西岸林洋相对,为诏安门户。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福建省诏安县东南玄钟。属镇海
①战国楚邑,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北。《史记·六国年表》:楚顷襄王二十年(前279),“秦拔、西陵”,即此。②三国魏武帝陵。在今河北临漳县西三十里。《方舆纪要》卷49临漳县“
又作贷勃山。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温克自治旗南境外兴安岭南段。《新唐书·室韦传》:“西保貣勃、次对二山。山多草木鸟兽,然苦飞蚊,则巢居以避。”
又名美阳川、秦王涧。在今山西闻喜县南。《新唐书·刘武周传》: 武德二年 (619),“敬德还浍州,王邀战,破之于美良川”。即此。在今山西省夏县北。《旧唐书·太宗纪上》:唐武德二年(619年),秦王李世
1913年改三坝厅置,属边东道。治所在今四川巴塘县东南波密后山刀许柯。次年属川边特别区。1918年废入理化县。1937年复置,治大朔塘,在今理塘县西南格则乡西、扎萨通北。1939年属西康省。1950年
即今吉林舒兰市西白旗镇。清顺治元年(1644)满族正白旗居此,名大白旗屯。光绪《吉林通志》卷15吉林府《屯镇》:北“一百四十五里大白旗屯街”。
在今山东即墨市东北。《方舆纪要》卷36即墨县“走马岭寨”条下:“《志》云,县东北六十里有大港寨,九十里有田村寨,与栲栳岛等寨俱筑城戍守。”
东魏天平二年 (535) 置,属魏尹。治赵城 (今河北大名县西北)。北周移治孔思集寺 (今大名县东北大街乡),属昌乐郡。隋为武阳郡治。唐为魏州治。五代晋改名广晋县。古县名。东魏天平二年(535年)析馆
北宋置,属黄冈县。在今湖北黄州市北。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