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恨蛮
宋代大渡河南之少数民族部落之一。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南。《宋史·高宗纪》: 南宋绍兴八年 (1138),“虚恨蛮犯嘉州忠镇砦”。
宋代大渡河南之少数民族部落之一。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南。《宋史·高宗纪》: 南宋绍兴八年 (1138),“虚恨蛮犯嘉州忠镇砦”。
在今甘肃兰州市东三十五里。《宋史·神宗纪三》:元丰四年(1081)“熙河经制李宪败夏人于西市新城,……又袭破于女遮谷,斩获甚众”。即此。
即今浙江象山县西西周镇。清乾隆《象山县志》卷1:西周铺在县西“五十五里”。地处县城之西,周姓居多,故名。
秦成都太城之街。相当今四川成都市旧城南大街。《寰宇记》卷72成都县引杨雄《蜀本纪》云:“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定蜀,因筑成都而县之。成都在赤里街,张若徙置少城内。始造府县寺舍,今与长安同制。”东晋常璩《
①东汉建武二年(26)置侯国,寻改为县,属梁国。治所在今河南虞城县西南三十二里谷熟镇。北魏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宋州,大业初属梁郡。唐属宋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徙治今谷熟镇南,寻还治谷
即今广西钦州市东九十里那彭镇。清宣统《广东舆地全图》钦州图:东有那彭墟。
清光绪八年(1882)置,属和阗州。治所在哈喇哈什城(今新疆墨玉县)。以古于阗国为名。十年(1885)十二月移治克里雅城(今新疆于田县)。民国初属新疆喀什噶尔道。1920年改属和阗道。1930年属和阗
在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四十四里欢庵。昔有欢庵庙,故名。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奉贤县西有“欢庵”。
今广西合浦县东南六十里白龙村。明洪武中置珠场巡司于此。即“珍珠城”。
明洪武十五年 (1382) 置,驻贵州宣慰司 (治今贵州贵阳市)。领龙里、新添、安南、威清、平坝、毕节、赤水、普市等实土卫、所及土官龙里卫所属大平伐、新添卫所属新添等长官司,辖境相当今贵州龙里、贵定、
在今安徽太和县西北。《清一统志·颍州府一》: 聂家湖 “有上、中、下三湖: 上湖流通八丈河,中湖、下湖通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