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西河

西河

①指黄河的一段。《尚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史记·吴起列传》:魏“武侯浮西河而下”。指今山西、陕西间南北流向的黄河;因这段黄河在夏、商及山东诸国都城之西,故有此名。《史记·卫将军列传》:“度西河,至高阙。”指今宁夏、内蒙古间自南而北一段黄河。

②春秋卫地。《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答卫灵公,谓蒲(今河南长垣县境)“妇人有保西河之志”,指卫国西境黄河沿岸地区,即今河南浚县、滑县及其迤南、迤北一带。

③战国魏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一说在今山西、陕西间黄河左右;一说在今河南安阳。其时黄河流经安阳之东,西河意即河西。

④古牛首水、拘涧水,又名渚沁水。在今河北邯郸县东。《方舆纪要》卷15邯郸县:西河在“县东二十五里。源出紫山,流入府城西贾葛潭……即《水经注》所云:牛首水自渚山东流分为二水者,合流而为西河”。

⑤在今河北赤城县西。《方舆纪要》卷18赤城堡:西河“在堡西五里, 又西十里有温泉流合焉。东流分为二:一从西北入城,一从城南流合于东河”。

⑥在今安徽无为县西南。《清一统志·庐州府一》:西河“在庐江县东南七十里,即沙黄二湖水,自县东南三十里小缺口渡,会白湖入无为州界, 由泥汊河口入江”。

⑦在今浙江乐清市西南。《方舆纪要》卷94乐清县:西河“在县治西南,亦曰运河,南至馆头江凡六十里,支流旁达,灌田二十余万亩”。

⑧在今河南汤阴县东三十里羑水南。《寰宇记》卷55安阳县:西河,“按《隋图经》云, 卜商、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所游之地,以魏、赵多儒学,齐鲁及邹皆谓此为西河。非龙门之西河也”。

⑨在今湖北孝感市东。《方舆纪要》卷77孝感县:西河“在县东十里。自县北小河溪一带汇流至此为龙宫潭,下流入于汉水,即澴水支流矣”。

⑩即今湖北应城市西北之大富水。《方舆纪要》卷77应城县:西河“在县西北三十里。一名环河。源亦出大洪山,经京山县流入界,南流经城西,合诸溪水,经县南四十五里为梅家港,又南五里为八埠口,入汉川县界,会于汉水”。

(11)古名兴宁河、右别溪、安昌溪、通海河。即今广东兴宁市西兴宁河。《清一统志·嘉应州》:右别溪“在兴宁县西,……《县志》谓之西河,又名通海河。源出大望山莲湖,西南流至罗冈,与杨梅、官庄、颜輋水合,是谓罗冈水。又南经上下蓝山、潭坑山、合水山,又南环绕城下,是为西河。又东南至水口,合长乐大河”。

(12)又名文井江。在今四川崇州市西,为岷江西支流。源出县西北苟家乡西,东南流经县城,南流入新津县、接纳羊马河后注入岷江。《清一统志·成都府一》:白马江“又东南流九十里入新津县界,与西河合”。

(13)即今陕西洛川县北厢寺河。《方舆纪要》卷57洛川县“仙宫河”条下:“西北有厢西河,俱由宜川县界来,注于洛。”

(14)古名帝原水。即今陕西榆林市西榆溪河。清康熙《延绥镇志》卷1:“西河在镇城西,即榆溪。源出塞外葫芦海,南流有常县堡所出之獐河西流入焉。又南流径红石峡,入边为西河,……又南至鱼河堡西入无定河。”

(15)即关川河的西源。在今甘肃定西县西。《明史·地理志》安定县:“西有西河,东有东河,流合焉。”《方舆纪要》卷59安定县:西河“在县西二十里。县西北六十里有甸子川,西河源于此,流绕城西;又东河出县南四十里麻子川,流达城东。东河味苦,亦曰苦水;西河味甘,亦曰甘水。二水交流,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其间物产繁盛,实为民利。西河上有桥,曰西土桥”。

(16)在今宁夏平罗县东。《清一统志·宁夏府二》:西河“源出县东,北流三百五十余里入黄河,久淤塞。本朝雍正五年重浚,受汉、唐两渠之余水,下流合惠农渠以达于河。沿河建桥十六,以通行旅”。


(1)古水名。指西北地区南北流向的黄河。《尚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史记·吴起列传》:魏“武侯浮西河而下”,指今山西、陕西两省间自北而南流向的黄河南段。《史记·卫将军列传》:“车骑将军(卫)青度西河至高阙。”指今山西、陕西间黄河北段及宁夏、内蒙古境内自南而北流向的黄河。(2)今水名。(1)又称木林河、穆林河。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黑河下游的西支。自额济纳旗湖西新村附近向北流入嘎顺诺尔。长约150千米。(2)裕溪河支流。在安徽省中南部。源于庐江县的黄陂湖、白湖,往东,由榆树拐入无为县境,贯穿无为全县,在黄��口汇入裕溪河。长120千米,流域面积 1746 平方千米。具有灌溉、排涝、航运等多种效益。(3)古称西水。嘉陵江支流。在四川省北部。源出江油市东缘五子山西北麓,南流经剑阁、南部等县,至蓬安县内入嘉陵江。长302千米,流域面积 3490 平方千米。建有升钟水库,下游有梯级电站。(3)古邑名。夏胤甲所都。在今河南省内黄县东南。(4)古地区名。(1)春秋卫地,指卫之西境当时南北流向黄河沿岸地区。即今河南省的滑县、浚县、内黄县及其迤南、迤北一带。《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答卫灵公问时曰:蒲(今长垣县境)的“妇人有保西河之志”,即此。(2)战国魏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在今河南省安阳市一带,其时黄河经安阳之东,西河意即“河西”。一说指今山西、陕西间黄河南端以西地,即今陕西省大荔、合阳、韩城等市县一带。另一说谓指今山西省中部的汾阳、孝义、平遥、介休、灵石等市县黄河以东地。(5)集镇名。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南偏西。属柳树��镇。人口 7760。村西有小溪名西河,以河名村。产小麦、玉米、稻。有制砖、农机修造、粮食加工等厂。唐柳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斡难河

    又译作兀难、阿难、敖嫩、鄂诺、俄侬。今黑龙江上源鄂嫩河。辽、金时蒙古部居其地。《元朝秘史》 卷1: “当初元朝人的祖,……来到斡难名字的河源头,不儿罕名字的山前住着。” 《元史·太祖纪》: “帝会汪罕

  • 乜江

    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乌罗司:乜江在“司治(今乌罗镇)南。上纳乌罗溪、羊溪二水,下达湖广辰州,可通舟筏。其旁地为宋陇诸苗蛮所据,阻绝不通人迹”。

  • 伏戎县

    隋大业五年(609)置,属且末郡。治所在今新疆且末县附近之地。隋末废。

  • 齐克图哈河

    又作七可杜哈河、齐克都哈河。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支流利木里河。清齐召南《水道提纲》卷24:黑龙江与由倭克特河会流后,“又东北有七可杜哈河自西北来……注之”。光绪《吉林通志》卷22:“

  • 孩儿庄

    又名孩儿馆、车前营。在今河北迁西县北五十里汉儿庄乡。《金史·地理志》 大定府神山县:“升孩儿馆为滦阳县。”

  • 英吉沙尔厅

    清光绪八年 (1882) 置,属甘肃省。治所即今新疆英吉沙县。十年 (1884) 改属新疆省。1913年改为英吉沙县。清光绪八年(1882年)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直属甘肃省。十年改属新疆

  • 汴城

    南朝梁置,即今安徽凤台县。《魏书·地形志》:“汴州,萧衍置,魏因之。治汴城。”

  • 都斛汛

    即今广东台山市东南都斛镇。《元丰九域志》 卷9广州: 新会县有 “都斛” 盐场。清有把总驻此。

  • 忠路

    即忠路土司。今湖北利川市西南忠路镇。民国时有县佐驻此。

  • 火炉铺

    即今四川武隆县东北火炉镇。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涪州:火炉铺“在州东三百一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