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轵道

轵道

①古道路名。在今河南济源市境,为豫北平原进入山西高原孔道。《水经·河水注》 引 《竹书纪年》: 梁惠成王十三年,“我取轵道与郑鹿”。《战国策·赵策》: 苏秦说赵王,“秦下轵道则南阳动”。

②亦作枳道。秦、汉亭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史记·秦本纪》: 二世三年 (前207),沛公至霸上,“子婴郎系颈以组,白马素军,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苏林曰: “亭名,在长安东十三里。”


又作枳道。在今河南省济源市境内。为豫北平原进入山西高原的孔道,自古为兵家争夺要地。《战国策·赵策》苏秦说赵王:“秦下轵道则南阳动”,即指此。


猜你喜欢

  • ?髻山

    即丫髻山。 在今北京市平谷县西北。

  • 五城

    在今湖南辰溪县东。《元和志》卷30辰溪县:“五城山,在县东南三百六十二里。《武陵记》云:‘楚威王使将军庄��定黔中,因山造此城。”据《清一统志·辰州府一》:五城山“在辰溪县

  • 韩坊

    即今江西赣县南韩坊。1932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信康县治此。集镇名。在江西省赣县县城南部。韩坊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700。明嘉靖年间建村,因处缺水的黄土岗上,名旱坊,谐称今名。是县粮、烟叶重点产区。有

  • 图沙玛路

    即脱思麻路。治所当在岷州 (今甘肃岷县)。《清一统志·巩昌府二》: 岷州 “图沙玛旧作脱思麻,今改”。

  • 南关堡

    北宋熙宁六年 (1073) 置,属熙州。在今甘肃临洮县南二十里。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置,在今甘肃省临洮县南。与北关堡、三坌关、打璧峪关俱临洮戍卒防守。后废。

  • 洛那国

    即破洛那国。《魏书·西域传》: 洛那国“故大宛国也。都贵山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北卡桑赛。“洛那” 上脱破字。

  • 云母泉

    在今湖南华容县东南墨山下。唐李华《云母泉诗》序:“洞庭湖西玄石山,俗谓之墨山。山南有佛寺,寺倚松岭,下有云母泉……自墨山西北至石门,东南至东陵,广轮二十余里,尽生云母……井泉溪涧,色皆纯白,乡人多寿考

  • 刺马儿刚等处招讨司

    元置,属吐番等处宣慰司。治所在今四川新龙县境。后废。

  • 梅岩

    ①在今福建永泰县东南四十里。《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梅岩 “高出众峰,登之可望三江口”。②在今江西余干县城西藏山之上。《明一统志》卷50饶州府: 藏山 “在余干县治西。虽不甚高,而悬崖峭壁为特胜。上

  • 永吉县

    1929年改吉林县置,为吉林省治。治所即今吉林省吉林市。1970年移治口前镇(今吉林永吉县)。在吉林省中部。属吉林市。面积 2625 平方千米。人口40.4万。辖7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口前镇。“永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