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邾峄山

邾峄山

即邹峄山、峄山。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二十里。《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 《正义》 引 《国系》 云:“邾峄山亦名邹山,在兖州邹县南三十二里。鲁穆公改 ‘邾’ 作 ‘邹’,其山遂从邑变。”


峄山的古称。


猜你喜欢

  • 安都郡

    西魏改辅剑郡置,属始州。治所在武连县(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八十里武连镇南五里)。辖境相当今四川剑阁县西南地。隋开皇三年(583)废。西魏改辅剑郡置,治武连县(今四川剑阁县西南武功桥)。辖境约当今四川省剑

  • 波居县

    唐置,属羁縻长宁州。治所在今四川长宁县境。后废。

  • 大力

    即日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北岸之日里。《元史·世祖纪》:至元二十一年(1284)十一月,“福建行省遣使人八合鲁思招降南巫里、别里剌、理伦、大力等四国,各遣其相奉表以方物来贡”。

  • 绥德州

    金大定二十二年 (1182) 升绥德军置,治所在绥德城 (今陕西绥德县)。辖境相当今陕西绥德、清涧、米脂、子洲等县地。元属延安路。明属延安府。清雍正三年 (1725) 升为直隶州。1913年改为绥德县

  • 桦岭山

    在今甘肃华亭县东。《明一统志》 卷35平凉府: 桦岭山 “在华亭县东五十里。山多桦树”。

  • 营道县

    西汉置,属零陵郡。治所在今湖南宁远县东南三十余里莽、巢两水口。东晋改属营阳郡。隋移治宁远县东南四十里泠道故城,属零陵郡。唐武德四年 (621) 移治今道县西四十里营山下,为营州治。五年 (622) 为

  • 长杨县

    隋开皇八年(585)改佷山县置,为睦州治。治所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旧唐书·地理志》:“以溪水为名。”开皇九年(589)移治今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大业初属南郡。唐改为长阳县。古县名。隋开皇八年(

  • 安远堡

    ①北宋置,属镇戎军熙宁砦。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后废。②亦名打班堡。明置,属古浪所。即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安远镇。清初设守备,后改都司。

  • 西渭桥

    西汉建元三年(前138)建,在今陕西咸阳市南渭河上。因与长安城西便门相对,又称便桥。唐时亦名咸阳桥。是汉、唐时期由长安通往西域、巴蜀的交通要道。唐末废。北宋景德二年(1005)重修,后毁。明改为浮桥。

  • 斜寸水

    即今吉林蛟河市东北蛟河,为松花江支流。 《金史·乌春传》: “斜列至斜寸水, 用郭��计,取先在乌春军者二十二人。” 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