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乡县
西晋太康五年 (284) 置,属魏兴郡。治所即今湖北郧县。南齐为齐兴郡治。梁为兴州治。隋属淅阳郡。唐属均州。元初废。至元十四年 (1277)复置,改为郧县。
古县名。西晋太康五年(284年)改锡县置,治今湖北省郧县。属魏兴郡。南朝齐、梁与西魏、北周为齐兴郡治。隋大业初属淅阳郡。唐属均州。南宋末治今郧县西南。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迁还旧治,改为郧县。
西晋太康五年 (284) 置,属魏兴郡。治所即今湖北郧县。南齐为齐兴郡治。梁为兴州治。隋属淅阳郡。唐属均州。元初废。至元十四年 (1277)复置,改为郧县。
古县名。西晋太康五年(284年)改锡县置,治今湖北省郧县。属魏兴郡。南朝齐、梁与西魏、北周为齐兴郡治。隋大业初属淅阳郡。唐属均州。南宋末治今郧县西南。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迁还旧治,改为郧县。
亦作伯大怀遂。在今广西那坡县西南一百九十里,为中越边境要隘之一。《清一统志·镇安府》 “平孟隘” 条: “伯大怀隘,打面梁那坡、者赖、者欣三村,在城西南。本朝乾隆三十一年,设兵防守。” 光绪 《镇安府
在今江西临川市西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86抚州府临川县: 金石台山 “在府西十五里。有石峰如台者五,列于赤冈之外,旧名五虎台,以形如虎峙也。第一峰独高,第五峰差小,旧与第四峰连属,后流水冲啮,分为二
唐贞观十五年(641)置,为羁縻州,属黔州都督府。治所在今贵州长顺县南。南宋后废。即“卿州”。
从沈吉铁路的团林站(今吉林辉南县东北)经辉南至杉松岗。长42公里。日伪于1944年修筑。次年被拆除。
在今四川犍为县北石溪镇南。清嘉庆《犍为县志》卷2:石板溪在“县北三十里。溪山出石炭,灶民取以煮盐”。
在今河北邯郸市人民路西北、建设大街东南,原王郎村北。据《后汉书·王昌传》载:“王昌一名郎,赵国邯郸人也。……初,王莽篡位,长安中或自称成帝子子舆者,莽杀之。郎缘是诈称真子舆……。更始元年十二月,(刘)
北宋宣和四年 (1122) 改石城县置,属平州。治所在今河北唐山市东北。金复名石城县。古县名。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改石城县置,治今河北省唐山市东北,属滦州。寻地入金,复名石城县。
在今湖北咸宁市北。《方舆纪要》 卷76咸宁县: 梓潭湖 “在县北十五里。一名咸宁湖,为邑境泉流之汇。东北流过斧头湖,至江夏之金口,入于大江。今掌于河泊所”。
即乌氏县。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续汉书·郡国志》 作“乌枝”。
在今湖北远安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78远安县 “潼阳城” 条下: “ 《志》 云: 南襄城在县北七十五里。相传关羽屯兵之所。南北朝时尝于此置南襄城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