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郧县

郧县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置,属均州。治所即今湖北郧县。同治 《郧阳县志》 卷1: “今郧县为汉郧乡,隶郧阳府,其得名则由郧关。” 明成化十二年(1476) 为郧阳府治。民国初属湖北襄阳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


在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上游,东北邻河南省,北邻陕西省。属十堰市。面积3862平方千米。人口61万。辖15镇、3乡、农林场各1个。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西晋太康五年(284年)置郧乡县,属魏兴郡。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称郧县,属均州。清同治《郧阳县志》:“今郧县为汉郧乡,隶郧阳府,其得名则由郧关。”明、清属郧阳府。1914年属襄阳道,1927年直属省。1949年属陕西省两郧专区。1950年划回湖北省,属郧阳专区。1952年属襄阳专区,1965年复属郧阳专区。1967年划出黄龙、十堰两区设十堰办事处。1970年属郧阳地区,1994年属十堰市。地处鄂西北山区,南、北部多在海拔800米以上,中部汉水谷地。最高峰㟍山海拔1825米。北有滔河向东入丹江,西南有堵河向北注入汉水。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主产小麦、玉米、蔬菜、水果,特产白羽乌鸡、茶叶等和全蝎、黄姜、丹参、柏子仁、天麻等中药材。鲍沟稻米著名。矿产有沙金、绿松石、石棉、煤等。有机械、建材、造纸、卷烟、食品、采矿,绿松石工艺品等厂。襄渝铁路、老白公路经境,209国道和郧漫、郧丹公路在城关交会。丹江通航。古迹有梅铺古猿人遗址、伍子胥堰等,建有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 蒲门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年 (1387) 置,属金乡卫。在今浙江苍南县东南六十里蒲城乡。清顺治中废。后设蒲门巡司。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浙江省平阳县南蒲城。属金乡卫。清顺治年间废。后置巡检司于此。

  • 静安镇

    ①北宋置,属蕲县。在今安徽宿州市东南五十二里大店镇。为古汴河沿岸重镇。②即今河北昌黎县西南六十里靖安镇。明置堡于此。③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宋史·高宗纪》: 南宋建炎四年 (1130) 五月,“金人焚

  • 洡阴县

    一作耒阴县。隋开皇九年 (589) 改洡阳县置,属衡州。治所在今湖南耒阳市东北大市圩。大业初属衡山郡。唐武德四年 (621) 改为耒阳县。

  • 龙尾江

    即今西洱河。在云南大理市区。唐代称洱海出口为龙尾江,见南诏《中兴二年画卷》注记。又称洱水, 见唐樊绰《蛮书》卷5。

  • 三江司

    明洪武三年(1370)置,在今广东南海市北官窑镇。《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南海县“金利砦”条:三江巡司“在侧水村, 本名三江寨”。

  • 剑江驿

    在今江西丰城市北。《清一统志·南昌府二》: 剑江驿 “在丰城县北门西半里。水程上抵萧滩,下抵市汊,旧置驿丞,今裁”。

  • 陵岩寺

    隋建。在今安徽泾县西,唐李白曾游此。作有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诗。

  • 山西城

    在今河北抚宁县西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17抚宁县:山西城“唐太宗征辽时所筑”。

  • 北肥水

    即今安徽淮河支流北淝河。源出自今安徽涡阳县龙山西北,东南流经蒙城、怀远及蚌埠市北,至五河县西南入淮。《明史·地理志》 怀远县:“淮水经两山峡间,有北肥水入焉。”

  • 右翼左末旗

    ①清康熙三十年(1691)设,属蒙古土谢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色楞格省那腊苏台敖若斯东。②原属土谢图汗部,清雍正九年(1731)改属赛音诺颜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巴特沃勒吉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