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金陵镇

金陵镇

北宋置,属江宁县。即今江苏江宁县南陶吴镇。宋 《景定建康志》 卷16: “金陵镇在江宁县南六十里。本陶吴铺,景德二年改为镇。” 元设税务于此。


(1)古镇名。北宋景德二年(1005年)置,即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西南陶吴镇。元设税务于此。(2)今镇名。(1)在湖南省新田县东北部。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1.1万。镇人民政府驻金陵圩,人口 1080。以其土地肥沃、山清水秀,可与古都金陵(今江苏南京)比美而得名,内设圩场,为金陵圩。新田县,1956年设金陵圩乡。1958年并入东门桥公社,1961年析设金陵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建镇。产稻、甘薯、玉米、杉、楠竹、油茶、茶叶、油桐。有重晶石矿。有羽绒、造纸、铸锅、竹制品等厂。设有圩场,为新田、桂阳、祁阳、宁远等县山区土特产集散地。有公路通莲花,与桂宁公路相接。古迹有永桂城遗址。(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城北区西部、右江西岸。面积110平方千米。人口3.5万,90%壮族。镇人民政府驻金陵街,人口 1000。原称金灵,1974年谐音改今名。原属坛洛乡,1987年析置金陵镇。产稻、甘蔗、西瓜、香蕉等。有淀粉、兽药、酒精等厂。为农副产品集散地和新兴工业集镇。金陵公路大桥跨右江,水路通南宁。南昆铁路、324国道经此。


猜你喜欢

  • 和包场

    即河包场。今为贵州湄潭县东北八十六里西河乡驻地。清康熙 《湄潭县志》 作 “河包场”。因姚村河环绕三面,故名。

  • 南谷山

    在今甘肃渭源县西二十五里。《水经·渭水注》: “渭水出首阳县首阳山渭首亭南谷山,在鸟鼠山西北。” 《资治通鉴》: 唐大中二年 (848),吐蕃论恐热遣其将莽罗急藏将兵二万略地西鄙,尚婢婢遣其将拓跋怀光

  • 楚长城

    即方城。春秋时楚国筑。北起今河南方城县北,东南至今泌阳县东北。战国时又展筑,自今方城山北面西向循伏牛山,折南循北河、湍河间,至今邓州市北。楚恃以守卫其北境。秦毁。

  • 通贤镇

    北宋置,属安岳县。即今四川安岳县北四十里通贤镇。在四川省安岳县北部。面积150平方千米。人口8.4万。镇人民政府驻通贤,人口3200。取“通达圣贤”之意得名。1992年由国清镇、八里乡、人和乡、石鼓乡

  • 弱水

    ①在古代,凡水道水浅,或不通舟者,人们往往认为是弱水不能胜舟,名为 “弱水”。古籍中所载弱水甚多: (1) 《尚书· 禹贡》 雍州: “弱水既西。”“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上源指今甘肃山丹河

  • 共县

    西汉置,属河内郡。治所即今河南辉县市。三国魏属朝歌郡。西晋属汲郡。东魏天平中属林虑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废。古县名。本春秋卫邑。西汉置县,治今河南省辉县市。属河内郡。西晋、北魏属汲郡。东魏属林虑郡

  • 永春县

    五代闽永隆四年(后晋天福七年,942)改桃源县为永春县,属泉州。治所即今福建永春县。《舆地纪胜》卷130泉州《县沿革》:永春县,“旧录云,县境有乐山,山之草木四时不变,故谓之永春”。元属泉州路。明属泉

  • 陈郡

    秦置,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县)。西汉改为淮阳国。东汉章和二年(88)改为陈国。建安初又改为陈郡。三国魏黄初六年(225)改为陈国,七年(226)又改为陈郡。西晋咸宁中并入梁国。永康二年(301)复置

  • 石马隘

    即今广东兴宁市东北石马镇。《方舆纪要》卷103兴宁县:石马隘在“县东四十里。路通潮州府程乡、平远县”。

  • 北津镇

    在今四川南充市北五里。《方舆纪要》卷68顺庆府南充县:北津镇在“府北五里。郡城旧置于此。今有北津渡巡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