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铁桥城

铁桥城

本吐蕃十六城之一,分铁桥东城与铁桥西城。唐贞元十年 (794) 南诏破吐蕃后,斩断铁桥,保留铁桥西城,为铁桥节度驻地。铁桥东城在今云南中甸县西南隅,金沙江东岸春读北十里。铁桥西城在今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东北隅,金沙江西岸的塔城附近。唐樊绰 《蛮书》 卷6: “贞元十年,南诏异牟寻用军破东西两城,斩断铁桥,大笼官以下投水死者以万计。今西城南诏置兵守御,东城自神川以来,半为散地。” 后属剑川节度。宋大理废。


在今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东北。本吐蕃十六城之一,置有节度。吐蕃、南诏常在此征战,唐贞元十年(794年)为南诏异牟寻所破;次年,吐蕃袭南诏,又分军屯该城,南诏毒其水,人畜多死。城北有铁桥,跨金沙江上,是南诏、吐蕃间的交通枢纽。


猜你喜欢

  • 永兴军路

    北宋熙宁五年(1072)分陕西路东部置,治所在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相当今甘肃环县、庆阳、宁县和陕西长武、武功、户县、镇安、山阳等县以东,米脂、吴旗二县市以南,山西闻喜、河津二县市西南,河南三门

  • 十里垒

    又作千万垒或十方垒。在今河北赵县南。《元和志》卷17赵州平棘县:“千万垒,县南一里。后汉安帝永初元年,以御史任尚讨羌无功,槛车征还。羌遂入侵河内,赵、魏间百姓相惊。北军中候朱宠,将五营兵屯孟津,诏魏郡

  • 班禅六世塔

    即清净化城塔。在今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黄寺路11号。是清乾隆四十七年 (1782) 为西藏班禅六世修建的衣冠塔。

  • 烈山

    ①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南。宋 《景定建康志》卷17: 烈山 “近烈洲,临江中流,改曰烈山。其山四面峭绝,下瞰大江,风涛汹涌,商旅常泊舟依山以避风”。《清一统志·江宁府一》 “烈山” 条引 《旧志》 云:

  • 孚川州

    唐置羁縻州,属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境大凉山地区。后废。

  • 呀色里敏山

    在今新疆拜城县北一百二十里。清宣统《新疆图志》卷60:呀色里敏山“产铁。铁厂水出焉,南流入木札拉提河”。

  • 茹越口

    在今山西应县南三十七里茹越口村。《方舆纪要》 卷44应州: 茹越口在 “州南四十里。亦南接繁峙县,其西接胡峪口,旧俱设巡司戍守,今改置茹越等堡,属山西镇”。

  • 春秋时越邑,在今浙江奉化市东北二十八里白杜乡。《国语·越语上》: 勾践之地“东至于鄞”。即此。秦置鄞县。春秋越地。在今浙江省奉化市东北白杜。属会稽郡。春秋勾践之地东至于鄞,即此。秦置县。

  • 鱼洞

    即今四川重庆市西南巴南区 (鱼洞镇),鱼洞溪注入长江处。《舆地纪胜》 卷175重庆府: 鱼洞溪 “在江津县东南”。区片名。在重庆市巴南区西北部、长江南岸。区人民政府驻此。面积96.7平方千米。人口14

  • 西渚

    ①又名西津渡、京口渡。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部江边,为南北对渡口。《宋书·刘景素传》:元徽四年(476),刘景素攻京口,“时张保水军泊西渚”。即此。②亦作西陼、南堂西渚、鹦鹉州西渚。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