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铁门关

铁门关

①明置,属迁安县。长城关口之一。在今河北迁西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 卷17迁安县: 铁门关 “在县西北百里,距关二里即遵化县界之李家谷口。《郡志》: 关南十五里为窟窿山,山多洞穴,高与铁门关齐”。

②在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东南、陕西定边县东北界上。《宋史·王超传·子德用》: 至道二年 (996),“分五路出兵击李继迁,超帅兵六万出绥、夏,德用年十七,为先锋,将万人战铁门关”。

③金置,在今山东利津县东北七十里汀河乡东南前关村。《方舆纪要》 卷31利津县: “旧置关于此,以控滨海之险。稍东丰国镇也。”

④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东北。《明一统志》卷59汉阳府: 铁门关 “在禹功矶旁。吴、魏相持,用兵沔口,于此设关为险”。

⑤即今新疆库尔勒市北铁门关。《新唐书·地理志》 引贾耽 《四夷路程》: “自焉耆西五十里过铁门关。” 即此。唐诗人岑参 《题铁门关楼》 诗: “铁关天西涯,极目少行人。关门一小吏,终日对石壁。桥跨千仞危,路盘两崖窄。试登西楼望,一望头欲白。”

⑥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杰尔宾特西约二十六里。《元史·太祖纪》: 十六年 (1221) “夏四月,驻跸铁门关”。《明史·西域传》: 渴石 “又西三百里,大山屹立,中有石峡,两崖如斧劈。行二三里出峡口,有石门,色似铁,路通东西,番人号为铁门关,设兵守之。或言元太祖至东印度铁门关,遇一角兽,能人言,即此地也”。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和库尔勒市间。扼孔雀河上游长达14千米的陡峭峡谷的出口,是古代进入塔里木盆地的重要孔道。晋代在此设关,因其险固,故称铁门关。峡谷亦因之称铁关谷,也叫遮留谷,今通称哈满沟。峭壁千仞,地势险要。唐代诗人岑参的《题铁门关楼》有“桥跨千仞危,路盘两崖窄”句,在其《银山碛西馆》诗又有“银山峡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句。今遗址尚存。关旁绝壁上刻有隶书“襟山带河”四大字。


猜你喜欢

  • 平川县

    即平州县。川为州之讹。治所在今四川平昌县。

  • 洮江

    ①即沔渡水。今湖南炎陵县东之沔水。《方舆纪要》 卷80酃县 “洣水” 条下: 沔渡江 “在县西南 (按,应为县东)。源出万阳山,流入茶陵州境,谓之洮江”。②即今越南河内市一带之红河。《元史· 安南传》

  • 自怡园

    又称明珠相国园。在今北京城西北郊海淀镇东北水磨村东南,今清华大学西门以内地段。为清康熙年间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邸园。雍正二年(1724)因追发其子揆叙依附允禩罪籍没。

  • 虹星桥镇

    即今浙江长兴县西南十八里虹星桥镇。清同治 《长兴县志》 卷1: 虹星桥镇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西引四安,南控梅溪,藩卫县城,溯游郡治。嘉、道之间列肆联廛,颇称繁庶”。在浙江省长兴县东部。面积47平方千

  • 小宁县

    北魏太和中置,属大宁郡。治所即今河北万全县。后废。古县名。北魏太和中置,治今河北省万全县。属广宁郡。后省。

  • 契吴山

    在今内蒙古乌审旗西南。《元和志》 卷4夏州朔方县: 契吴山 “在县 (治所在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 北七十里。《十六国春秋》 曰: ‘赫连勃勃北游契吴,叹曰: 美哉,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

  • 通潮驿

    明置,属澄迈县。在今海南省澄迈县东北老城镇。

  • 王家寺镇

    亦作王家市镇。北宋置,属汝阴县。即今安徽利辛县西北王市。《金史·蒲察官奴传》:天兴二年(1233),哀宗在归德,蒙古将忒木䚟围亳州以逼之,哀宗遣蒲察官奴伪与和, 自归德“南门登舟, 由东

  • 葛家集

    即今山东文登市西侯家镇。清光绪 《文登县志》 卷3 《坊市》: 城西四十里曰葛家集。

  • 李渡场

    即今四川南充市南嘉陵江西岸李渡镇。《清一统志·顺庆府二》:李渡场“在南充县南六十里。本朝乾隆五十一年置主簿驻此”。民国初改设县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