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长城岭

长城岭

①在今山东章丘市南,接莱芜市界。《方舆纪要》卷31章丘县:长城岭,“《志》云:岭间有古长城,昔齐宣王所筑,以御楚寇,西接平阴,东距大海”。

②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八十里。《水经·汶水》:“汶水出朱虚县泰山。”郦道元注:“山上有长城,西接岱山,东连琅邪巨海,千有余里,盖田氏之所造也。”《方舆纪要》卷35安丘县“牟山”条下:长城岭“以长城故址而名”。

③在今山东庆云县南。《方舆纪要》卷13庆云县:长城岭“势如冈陵。《旧志》以为齐之长城。或云禹所筑九河堤”。

④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北六十里。《战国策·燕一》:燕王曰:“吾闻齐……有长城巨防,足以为塞。”《水经·汶水注》 引《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二十年,齐筑防以为长城。”《史记·楚世家》 正义引《太山郡记》云:“太山西北有长城,缘河径太山千余里,至琅邪台入海。”又引《齐记》云:“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长城岭盖即泰山冈阜,以齐所筑长城经此而名。

⑤又名马岭山。在今陕西旬邑县西。《旧五代史·梁书·刘知俊传》:开平三年(909),“灵武节度使韩逊遣使来告急,太祖令康怀英率师救之,师次邠州长城岭,为(刘)知俊邀击,怀英败归”。即此。


在山东省济南市南,与泰安市为界。主峰海拔869米。上有古长城,为齐宣王所筑。清乾隆《历城县志》:“长城者,春秋齐鲁之界,西起平阴,东尽于海。历城之山无虑皆分自长城岭矣。岭南水皆南流,其北水皆北流,故又名分流山。”长城城墙因年久失修已全倒塌,仍有断续城墙石基残存。


猜你喜欢

  • 罗浮司

    即今广东兴宁市西北一百二十里罗浮镇。其南即十三都司城。清光绪 《广东舆地全图》: 兴宁县西北有罗浮司。

  • 龙会山

    在今江西临川市西四十里。《方舆纪要》卷86抚州府临川县:龙会山在“府西四十里。双峰耸立,其并峙而错萼者曰万岁岭,宋隆祐太后经此,指问此山,舆人权以万岁对,因名”。

  • 东岗镇

    即今甘肃兰州市城关区东东岗镇街道办事处。宣统《甘肃新通志》卷9皋兰县:“东关堡在县东十八里,即陈关镇。”(1)在辽宁省瓦房店市西部。面积136.6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沟口,人口200。

  • 邗江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广陵县置,属扬州。治所即今江苏扬州市。大业初改名江阳县。(1)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广陵县置,治今江苏省扬州市。为扬州治。大业初改名江阳县。(2)旧县名。1956年

  • 公井镇

    北周武帝时置,属富世县。在今四川自贡市西十里贡井。唐武德元年(618)升为县。北宋熙宁四年(1071)降为镇,属荣德县。

  • 受阳县

    ①又作寿阳。西晋初分榆次县置,属乐平郡。治所在今山西寿阳县西。永嘉后废。隋开皇十年 (590) 复置,属并州。治所即今山西寿阳县。大业初属太原郡。唐贞观十一年 (637) 改为寿阳县。②北魏太平真君九

  • 三正铺

    亦作三真铺。明置,即今四川万县市西三正镇。清以后裁。

  • 云中府

    北宋宣和四年(1122)置,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寻入于金,乃废。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拟改辽大同府预置,治今山西大同市。为云中府路治所。为宋、金联合攻辽盟约中预定归还宋人之地。宣和六年(1124年

  • 洪口关

    即今四川通江县东北洪口镇。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27通江县: 洪口关 “在县东北二百里。自紫阳入蜀路”。

  • 天宝山镇

    即今吉林龙井市西北天宝山镇。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7珲春城:西北“二百八十里天宝山,矿务局及靖边防军驻此”。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17:“银矿则首推天宝山。其地西距延吉约一百四十里。产额之富,为各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