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长桥

长桥

①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漳水上。《资治通鉴》:唐建中三年(782),马燧等讨田悦,“诸军屯于漳滨,田悦遣其将王光进筑月城以守长桥……悦将王光进以长桥降”。

②又名蛟桥、荆溪桥。在今江苏宜兴市城南。《寰宇记》卷92宜兴县:“长桥在县城前二十步。……按陆澄《地理书抄》云:袁府君,后汉人也,造此桥。即晋周处少时斩长桥下食人蛟,即此处也。其桥有一十三间。”

③又名利往桥、垂虹桥。在今江苏吴江市东二里。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中:“吴江利往桥,庆历八年,县尉王廷坚所建也。东西千余尺,用木万计。萦以修栏,甃以净甓,前临具区,横截松陵,湖光海气,荡漾一色,乃三吴之绝景也。桥成,而舟楫免于风波,徒行者晨暮往归,皆为坦道矣。桥有亭,曰垂虹。”

④在今江苏吴江市南二十里八坼镇。元、明置巡司于此。《清一统志·苏州府二》:八赤镇“在震泽县南二十里。元置长桥巡司于此。明因之。今裁”。

⑤在今陕西凤县东北。《宋史·宁宗纪》:南宋开禧三年(1207),“四川宣抚副使司参赞军事杨巨源与金人战于长桥,败绩”。即此。


(1)在今江苏省宜兴市南荆溪上。《晋书·周处传》:“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即此。唐李郢《邵博士溪亭》:“只去长桥三十里,谁人一解枉帆过。”北宋元丰中改为荆溪桥。(2)在今河北省临漳县东古漳水上。《资治通鉴》:唐建中二年(781年),马燧等诸军讨田悦,“屯于漳滨。田悦遣其将王光进筑月城以守长桥”,诸军涉渡,田悦败走,“王光进以长桥降”,胡注:“长桥,在漳水上”,即此。(3)本名利往桥。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建,筑亭其上,名为垂虹,故又名垂虹桥。苏舜钦《诗》:“长桥跨空古未有,大亭压浪势亦豪”。俗因名长桥,在今江苏省吴江市东吴淞江上。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兵渡淮,议断吴江桥以拒,而知平江府洪遵持不可,遂未行,即指此桥。 (4)在今陕西省凤县东北。《宋史·宁宗纪》:南宋开禧三年(1207年),“四川宣抚副使参赞军事杨巨源与金人战于长桥,败绩”,即此。(5)即“宝带桥”。


猜你喜欢

  • 支塘镇

    即今江苏常熟市东南支塘镇。南朝梁置兴国县于此。《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常熟县:“元末张士诚开浚白茅,因故址筑城,周五里,曰支塘城。今为支塘市,城址犹存, 自昔为戍守处。”在江苏省常熟市东部,白茆塘、盐

  • 春秋楚邑。在今河南息县东长陵乡西。《左传》:哀公十六年(前479),楚大子建之子曰胜,在吴。楚令尹子西召之,“使处吴竟为白公”。杜注:“白,楚邑也,汝阴褒信县西南有白亭。”(1)古邑名。春秋楚邑。在今

  • 万部华严经塔

    俗称白塔。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四十里白塔村西南、丰州故城西北角。辽建。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八角七层,通高55.6米。第一层南面石额篆书“万部华严经塔”六字。塔内第一层墙上嵌有金代石刻六通,各层都有历

  • 阌乡水

    又名玉涧水。即今河南灵宝市西双桥河。《水经· 河不注》: 玉涧水 “南出玉溪,北流径皇天原西,……又北径阌乡城西,……世谓之阌乡水也”。

  • 金雁水

    即雁江。今四川之沱江。《舆地纪胜》卷145简州 “诗” 载转运使荣諲诗: “城下江流金雁水,亭中人弄玉琴弦。” 《方舆纪要》 卷67简州:雁水,“雒水之别名也。其上流为金堂河,流经州界,谓之雁水。相传

  • 笃进城

    北魏时高昌国置,在今新疆托克逊县。《梁书· 高昌国传》: 其国置四十六镇,有笃进镇。高昌国置,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克逊县。

  • 普同关

    明置,在今山西平遥县南三十五里普洞村附近。《方舆纪要》 卷42平遥县: 普同关 “在县南五十里普同谷口,东南接绵上关,达沁源县,西抵关子岭,南入岳阳县,为往来要地。洪武五年置巡司戍守”。

  • 果州

    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南充县 (今四川南充市北五里)。《寰宇记》 卷86果州: “以郡南八里果山为名。” 天宝元年 (742) 改为南充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果州。辖境相当今四川南

  • 道士洑

    即今湖北黄石市东南西塞山乡。《方舆纪要》 卷76大冶县: 西塞山砦 “在西塞山北,即道士洑也。《志》 云,自县北二十里牛马隘山连延为章山,自章山以至县东九十里道士洑,脉皆相接。唐曹王皋攻淮西尝结砦于此

  • 袁岭

    在今江西分宜县西。《方舆纪要》 卷87袁州府分宜县: 袁岭“在县西北十余里。七峰耸起如列戟然。相传汉袁闳常避地于此。其第三峰之麓有洪阳洞,仙人葛洪、娄阳栖真处也。洞门东向,高数十丈,初入平夷明爽,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