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春秋陈邑。在今河南淮阳县北。《诗经·陈风·防有鹊巢》:“防有鹊巢,邛有旨苕。”传曰:“防,邑也;邛,丘也。”《续汉书·郡国志》:陈国陈县注引《博物记》:“邛地在县北, 防亭在焉。”

②春秋时莒邑,后入于鲁。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六十里。《春秋》:昭公五年(前537),“夏,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杜注:“城阳平昌县西南有防亭。”

③本宋地,后属鲁。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南六十里。《春秋》:隐公十年(前713),“公败宋师于菅。……辛巳,取防”。杜注:“高平昌邑县西有西防城。”为别于臧氏之防,故谓之西防。

④春秋时鲁邑,世为臧氏食邑。在今山东费县东北四十五里。《春秋》:隐公九年(前714),“公会齐侯于防”。又《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前550),“臧纥致防而奔齐”。即此。是为东防。

⑤即鲁之防山。在今山东曲阜市东。《春秋》:僖公十四年(前646),“夏六月,季姬及鄫子遇于防”。又,《礼记·檀弓上》:“孔子既得(父母)合葬于防。”皆此。

⑥本宋地,后属鲁。在今山东单县东北。《春秋》:隐公十年(前713)六月壬戌,败宋师,“辛巳,取防”。杜注:“高平昌邑县西南有西防城。”《方舆纪要》卷32谓防城在金乡县西六十里,亦谓之西防。


古邑名。(1)又作东防。春秋鲁邑,世为臧氏食邑。在今山东省费县东北。《春秋》隐公九年(前714年):“公会齐侯于防。”即此。(2)又作西防。春秋宋邑,后属鲁。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西。《春秋》隐公十年:“公败宋师于菅,……辛巳,取防。”即此。(3)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左传》僖公十四年(前646年):“季姬及鄫子遇于防。”即此。(4)春秋莒邑。在今山东省诸城市西北。《春秋》昭公五年(前537年):“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5)春秋陈邑。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北。《诗经·陈风》:“防有鹊巢。”即此。


猜你喜欢

  • 岳城镇

    ①即今河北磁县西南四十里岳城镇。明嘉靖 《彰德府志》 卷3: 磁州市集有岳城。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1磁州图: 西南有岳城镇。②本名岳城店。即今河南正阳县东北九十里岳城乡。1921年改名岳城镇。在

  • 官渡河

    ①淮水支流潢河上游的俗称。在今河南新县、光山县境。入潢川县境,名小黄河。《明一统志》卷31汝宁府: 官渡河 “在光山县南五里。源出分水岭,至光州为小黄河,北流合梅林、泊陂、张师等河及蒋沟、磨子港入淮”

  • 高皇埠

    一名高黄铺。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32邹县“距越山”条下: “牙、阳二山间有高皇埠,相传汉高微时,曾潜迹于此。”

  • 汙城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十五里。《续汉书·郡国志》:邺县“有汙城”。《水经·浊漳水注》:汙水“出武安县山,东南流径汙城北”。即此。城临汙水,故名。

  • 平泉井

    在今四川简阳市西。《舆地纪胜》卷145简州:平泉井“在平泉县。市民日汲于此者五百家,不随所汲多寡为之增损,县因得名”。

  • 永和关

    ①隋置,在今山西永和县西北四十二里永和关。《元和志》卷12永和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临河为永和县,以县西永和关为名也”。②在今陕西延川县东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57延川县:永和关“宋置关于此

  • 洛普

    即今新疆洛浦县。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4: “和阗东七十五里为洛浦,回人呼为多乐普,译言肩叉肩。洛浦,和阗回庄。”

  • 杨家店

    ①即今河北迁安县西二十里杨店子镇。民国《迁安县志》卷3市集有“杨家店”。②即今山东蓬莱市东南六十里杨店。明置巡司于此。③即今河南息县东北二十四里杨店乡。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4:咸丰十一年(1861)

  • 雅克萨

    清雍正十年 (1732) 设驿站,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牙克石市。1950年于此置喜桂图旗。1983年改设牙克石市。在今黑龙江省呼玛县西北漠河东黑龙江北岸、俄罗斯的阿尔巴津。本中国索伦部达斡尔族所筑。清

  • 东瀼溪

    即今四川奉节县东之草堂河。《水经·江水注》:白帝城“东傍东瀼溪,即以为隍,西临大江”。《方舆纪要》卷69夔州府奉节节县“大瀼水”条引《舆地纪胜》:“公孙述于东瀼水滨,垦稻田东屯,东屯稻田水畦延袤,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