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雁门郡

雁门郡

战国赵武灵王置,秦、西汉治所在善无县 (今山西右玉县南)。辖境相当今山西河曲、五寨、宁武等县以北,恒山以西,内蒙古黄旗海、岱海以南地。东汉移治阴馆县 (今山西朔州市东南五十五里夏关城)。三国魏移治广武县 (今代县西南十里古城)。北魏属司州,太和中改属肆州,后周大象初改代州为雁门郡。隋开皇初废。大业三年(607) 复改代州为雁门郡,治所在雁门县 (今代县)。唐武德元年 (618) 复改代州,天宝元年(742) 又改为雁门郡,辖境已缩小到今山西代县、繁峙、原平、五台等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改为代州。


战国赵武灵王置。秦、西汉治善无县(今山西右玉县南)。辖境约当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宁武等以北,恒山以西,内蒙古自治区黄旗海、岱海以南地。东汉移治阴馆县(今山西朔州市东南),三国魏移治广武县(今代县西)。隋开皇初废。大业初改代州为雁门郡,治所在雁门县(即今代县)。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为代州,天宝初又改为雁门郡,乾元初又复改为代州。


猜你喜欢

  • 即缗。今山东金乡县。《春秋》:僖公二十三年(前637),“齐侯伐宋围缗”。《穀梁传》作闵。

  • 感木鲁

    亦作哈密力、哈梅里、渴密里、合迷里。即今新疆哈密市。《元史·必兰纳识里传》: “必兰纳识里者,初名只剌瓦弥的理,北庭感木鲁国人。” 明永乐间置哈密卫于此。即“哈密力”。

  • 竹巴笼

    即今四川巴塘县西南竹巴龙乡。为金沙江重要津渡。亦为打箭炉(今四川康定县)至西藏南路主要驿站之一。清乾隆《卫藏通志》卷4:“牛古有河通舟楫,复沿山行,逶迤五十里渡金沙江,至竹巴笼,有碉房、柴草、塘铺。”

  • 永胜县

    1934年改永北县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即今云南永胜县。民国《云南省民政厅<有关各县更改县名>案卷》:“县名永北二字,……地方人士每嫌欠雅驯,且至十年以来,匪患频仍,庶政废弛,而犯永远败北之

  • 上堡市

    即今湖南耒阳市东南黄市镇。《清一统志·衡州府二》 “竹塔市”条下:“上堡市,在(耒阳)县南四十里。地多冈陵,产铅锡,有锡坑三十余所。”

  • 松湖

    在今湖南湘潭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80湘潭县: “松湖在县东二十里。环绕数里,湖旁苍松郁然。西流合于湘水。”

  • 青檀山

    ①在今安徽无为县北五十里。产青檀,故名。亦作檀山。《宋书·鲁爽传》: 北魏豫州刺史跋仆兰 “设伏檀山”,即此。《清一统志 ·庐州府》 作“青檀山”。②在今山东枣庄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32峄县: “

  • 丰乐河镇

    即今湖北钟祥市西北六十里丰乐镇。《方舆纪要》卷77钟祥县:丰乐水,“《志》云,丰乐河为郡城津渡要口。常议设兵巡戍。嘉靖十八年车驾南巡以及回銮皆常驻于此”。清设巡司于此。

  • 陈峒山

    在今广东龙门县西六十里。《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增城县:陈峒山“脉自庾岭而来,势如卓旗。山侧有小阜突出,增江源于此”。

  • 茅州

    唐武德三年 (620) 置,治所在句容县 (今江苏句容县)。辖境相当今江苏句容、金坛二县部分地。七年 (624) 废。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句容县(今句容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句容、镇江等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