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江路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静江府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临桂县 (今广西桂林市)。辖境相当今广西龙胜、兴安以南,鹿寨、荔浦以北,洛清江、漓江流域。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为静江府。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静江府置,治临桂县(今广西桂林市),属湖广行省。辖境包有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临桂、阳朔、荔浦、永福、灵川、龙胜、兴安等市县地。为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岭南广西道肃政廉访司驻地。明洪武初复改静江府。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静江府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临桂县 (今广西桂林市)。辖境相当今广西龙胜、兴安以南,鹿寨、荔浦以北,洛清江、漓江流域。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为静江府。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静江府置,治临桂县(今广西桂林市),属湖广行省。辖境包有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临桂、阳朔、荔浦、永福、灵川、龙胜、兴安等市县地。为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岭南广西道肃政廉访司驻地。明洪武初复改静江府。
在今山东东明县东南三十四里。《方舆纪要》卷16东明县:五霸冈,“《志》云:春秋时齐晋会盟处也。亦曰霸王冈。相传项羽救邯郸时曾驻此冈”。
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北。《元和志》卷7城父县:扶阳故城“在县东北三十六里。汉韦贤封邑”。《清一统志·颍州府一》:扶阳故城,“按《汉表》, 扶阳国在萧县,此城名偶同耳, 非故国也”。
清雍正十年(1732)设,属蒙古土谢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戈壁省乌勒吉图南。
1945年析金县地置,属辽宁省 (后属旅大行署区)。治所在旅顺口 (今辽宁大连市西南旅顺)1950年裁入旅大市。旧市名。1947年由金县析置,治旅顺口(今辽宁大连市西南旅顺口区)。1960年撤销,并入
清乾隆六年(1741)置,属桂林府。治所即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1912年改为龙胜县。清乾隆六年(1741年)分义宁县西北部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移捕盗通判驻辖。属桂林府。1912年改
战国赵简子所立。在今山西和顺县西。《资治通鉴》:南朝梁大宝元年(550),高洋欲受东魏禅,“洋拥兵而东,至平都城”,即此。隋开皇十六年(596)于此置平城县。即今山西省和顺县西仪城。东魏武定八年(55
明洪武二十年 (1387) 置,属镇海卫。治所即今福建东山县东铜陵镇 (旧东山)。清顺治十四年 (1657) 废,改为铜山营。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福建省东山县东铜陵镇(旧东山)。属镇海卫
在今福建福清市东。《方舆纪要》 卷96福清县: 松林江 “在县东。去海口镇五里,东流入海”。
即今湖南临澧县西北五十二里新安镇。清置巡司于此。乾隆三十二年 (1767) 废。
东汉改平昌县置,属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临邑县北德平镇西南三十里。因北海郡有平昌,故此加西。东晋废。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复置,永熙二年(533)徙今临邑县东北平昌故城,复改平昌县。古县名。东汉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