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坡墟
即今广东吴川市西南黄坡镇。清光绪 《吴川县志》 卷1: 黄坡在 “城西二十里。旧名丁当,又名顿当”。1938—1951年吴川县迁治于此。
即今广东吴川市西南黄坡镇。清光绪 《吴川县志》 卷1: 黄坡在 “城西二十里。旧名丁当,又名顿当”。1938—1951年吴川县迁治于此。
①在今贵州安顺市北。《方舆纪要》卷123普定卫:何买砦“在卫北。洪武十年,安陆侯吴复遣将杨文击普定贼,破何买等砦,是也”。②在今贵州盘县特区南。《方舆纪要》卷121普安州“芭蕉关”条下:何买砦,“洪武
东汉建和二年(148)改清河国置,治所在甘陵县(今山东临清市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北清河及枣强、南宫各一部分, 山东临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地。三国魏改为清河郡。
清乾隆二十年(1755)置,在今贵州盘县东北。
在今江苏昆山市东南金渎里。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 人称震川先生。昆山人。明代散文家。墓地方广五亩多,墓有二冢,东冢为其高祖南隐公暨配俞氏之墓,西冢为归有光及配魏氏、王氏之墓,曾孙归庄墓附
即今江苏苏州市西天平山支阜高景山。《越绝书 · 吴地传》 云: “阊门外高颈山东垣石人,古者名石公。”古山名。即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天平山支脉高景山。《越绝书·吴地传》:“阊门外高颈山东桓石人,古者名石公
亦作陆陌。在今陕西乾县东十五里。《资治通鉴》:晋元康七年(297),周处“攻万年于六陌,……力战而死”。太元十九年(394),“秦主登自六陌趣废桥”。皆此。
在今甘肃兰州市东南。即明肃藩种桑处。宣统 《甘肃新通志》 卷3兰州府皋兰县图: 东南有桑园子。
古代中国中原地区对西域交通的主要道路之一。《汉书·西域传》: “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 从玉门关和阳关 (今甘肃敦煌市西)
即今台湾省台北市。清光绪间为台北府所在地。王诗琅、王国藩主修 《台北市志》 称: 艋舺译自番语,意即独木小舟。在今台湾省台北市西龙山、双园一带(今属万华区),地濒淡水河。为早期先民系船处。俗呼独木舟为
北宋置,属彭原县。即今甘肃西峰市南董志乡。明嘉靖二十七年 (1548) 于此筑堡。清仍为镇,属安化县。有县丞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