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三辅都尉

三辅都尉

官名。汉朝三辅地区都尉总称。武帝元鼎四年 (前113) 置,秩二千石,有丞,六百石。其京辅都尉治华阴 (今属陕西),左辅都尉治高陵 (今陕西高陵西南),右辅都尉治郿 (今属陕西)。东汉建武七年 (后31) 省,并诸太守。安帝时复置右扶风都尉、京兆虎牙都尉。


官名,西汉时三辅地区的三位都尉官的合称。即京辅都尉、左辅都尉、右辅都尉。武帝置,掌查问出入人员。《汉书·百官公卿表》:“(武帝)元鼎四年更置三辅都尉、都尉丞各一人。”《后汉书·百官志》:“武帝又置三辅都尉各一人,讥出入。”三辅都尉秩二千石,丞六百石。

猜你喜欢

  • 太子右春坊

    官署名。见“右春坊”。

  • 保和殿大学士

    大学士衔名之一。宋朝置,徽宗宣和元年(1119)改宣和殿大学士设,秩正三品,地位与资政殿大学士同。清朝亦置。顺治十五年(1658),改内三院为内阁,大学士系殿阁衔,始有保和殿(明为建极殿)大学士之名,

  • 时宦

    在职宦官的统称。《后汉书·夏馥传》:“馥虽不交时宦,然以声名为中官所惮,遂与范滂、张俭等俱被诬陷,诏下州郡,捕为党魁。”

  • 飙猛将军

    见“十飙将军”。

  • 节亲主

    西夏职官称谓。加于宗室重臣职称前,以示显贵。

  • 大都尉丞

    官名。汉朝西域龟兹等国置之,员一人。官名,汉朝时西域、龟兹等国置,位居众官之首,助国君掌军政等事。《汉书·西域传·龟兹国》:“大都尉丞、辅国侯、安国侯、击胡侯、却胡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将、左右都尉、

  • 国史典书

    官名。北魏置,为秘书监著作局属官。庄帝永安 (528—530) 末,高法显为之,尔朱兆入洛阳,官守奔散,法显密理史书,得免遗失。

  • 监营

    官名。郑成功设。其军队分为五军,下辖陆军七十二镇、水师二十镇。各镇设有监营,负责政务工作。有总理监营、左、右协理监营等。由总理监营统管其他各监营,出师时同处镇提督、统领同行。

  • 军将

    ①周朝一军主帅别称。《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② 官名。统兵武职。(1) 北魏置。《魏书·周观传》: “初为三郎,迁军将。

  • 采访副使

    官名。北宋置,佐采访使察访官吏善恶和民间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