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东阁祭酒

东阁祭酒

官名。①汉朝郡府属吏,地位较尊,不领具体职掌。《后汉书·周磐传》:“太守韩崇召(蔡顺)为东阁祭酒。”②王府、公府、丞相府、将军府僚属。东汉献帝建安元年(196)曹操为司空时置,《三国志·邴原传》引《原别传》:“魏太祖为司空,辟原为东阁祭酒。”晋朝诸公及开府位从公者各置一员,位西阁祭酒下; 杨骏为太傅,增一员; 赵王伦为相国,增为四员; 东晋复为一员,位西阁祭酒上,与主簿、舍人主阁内事。南朝宋沿置,南齐三公、公督府各置一员。北魏置,《魏书·邢昕传》:“萧宝夤以车骑大将军开府讨关中,以子明为东阁祭酒,委以文翰。”北齐三师、二大、三公府皆置,七品上; 诸开府七品下。隋朝亲王府各置一员,从七品上。唐朝诸王置,各一员,与西阁祭酒掌礼贤良、导宾客,正六品下,高宗永淳(682—683)以后为从七品上。北宋存其名而罕除授。


官名。1、汉朝郡太守的属吏,无具体职事,备顾问应对,或协办某事。《后汉书·周磐传》:“太守韩崇召(蔡顺)为东閤(阁)祭酒。”

2、东汉末年,王公、丞相、将军府的属吏。《三国志·魏书·邴原传》:“太祖征吴,原从行,卒。”注:“《原别传》曰:魏太祖为司空,辟原署东閤(阁)祭酒。”其后,晋朝诸公及位从公者置东阁祭酒,初一员,后多至四人,与主簿、舍人掌阁内事;有时位在西阁祭酒上,有时位在西阁祭酒下。南朝宋、齐沿置。北魏大将军府置,掌文翰。见《魏书·邢昕传》。北齐三师、三公府置。隋朝亲王府置东、西阁祭酒各一人。《隋书·百官志下》:“皇伯叔昆弟皇子为亲王,置师友各一人……东西閤(阁)祭酒各一人。”唐朝王府东阁祭酒一人。《新唐书·百官四下·王府官》:“东西閤(阁)祭酒各一人,从七品上,掌礼贤良、导宾客。”到北宋时,存其官号而很少授官。

猜你喜欢

  • 宿将

    官制用语,宿将,老将、久从军旅之将。《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太史公曰……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汉书·外戚恩泽侯表·序》:“至乎孝武,元功宿将、略尽。”

  • 都船狱史

    官名,汉置,为都船狱令属吏,掌都船狱。《汉书·薛宣传》:“少为廷尉书佐,都船狱史。”

  • 整舆匠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天朝典官,掌修理舆轿。员额四人,官阶为职同指挥。

  • 营务处

    官署名。清末地方督抚置。因督抚统兵,并多增募军队,故设此机构,负责办理军营行政。处设总办、会办等职,多以道、府文官充任。清代末期,提督、巡抚多增募军队,因此设营务处,以道、府文官担任总办、会办等,负责

  • 尚书南部郎

    官名。北魏置。参见“南部郎”。

  • 晋兵将军

    官名。北魏道武帝天兴(398—404)、天赐(404—409)间置。奚斤自都水使者迁此,兼幽州刺史。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改定官制后未见。

  • 赐恶名

    官员降罚方式之一。清雍正帝改皇八弟胤禩之名为阿其那(满语意为猪),改皇九弟胤禟之名为塞思黑(满语,意为狗)。阿灵阿曾任尚书、内大臣、一等公,卒后,雍正帝发觉其罪,改镌其墓碑为“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

  • 挖铜伯克

    官名。清朝新疆回部官员之一。掌理挖铜之事。喀喇沙尔、库尔勒及所属布尔古各设一人,秩七品。

  • 淑仪

    官名。晋武帝置,九嫔之一,位视九卿。南朝沿置。十六国后赵亦置,员一人,位视上公。唐玄宗开元(713—741)中于妃下置,为六仪之首,掌教九御四德,率其属以赞后礼,正二品。宋朝置于贵仪下,属“嫔”,正二

  • 射策

    即设科射策。汉朝选官考试的一种方法。其法,将试题书于简策,按难易分为甲、乙两科,或甲、乙、丙三科,列而置之,不使彰显。应试者任意取策,不得更换。主考者依其答案评定优劣。主要行于太学,岁试博士弟子;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