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①辅佐。《周礼·天官·大宰》: “以佐王治邦国。”②辅佐之人。《左传·襄公三十年》: “有伯瑕以为佐。”③官名。(1) 战国秦置。秩斗食。《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 “吏自佐、史以上负从马、守书私卒,令市取钱焉,皆迁。”《汉书·百官公卿表》:“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 (2)乡官。晋千户以上乡置佐一人,五千五百户以上乡置佐二人。(3) 郡属官。南朝梁制,郡丞三万户以上置佐一人。(4) 隋、唐郡、府、州、县、镇诸曹皆置,称某曹佐或司某佐。(5) 隋朝军坊、乡团各置二人。


1、居辅助之位的官。周制,官有辅佐,爵位相同的称佐,如大夫辅大夫;爵位不同的称属,如士辅大夫。

2、僚属的泛称。《左传·襄公三十年》:“有赵孟以为大夫,有伯瑕以为佐。”

3、指百石以下的小吏。《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其所掌,为行施其长官职事。太常、太祝、太宰、大予乐令、光禄勋、卫尉、太仆等官的属吏中皆有此官,少的几人,多的二十多人。

4、其后,晋朝千户以上的乡置佐一人,五千五百户以上的乡置佐二人。南朝梁,郡三万户以上的,郡丞置佐一人。隋朝军坊、乡团各置佐二人。隋、唐郡府州县镇诸曹皆置。

猜你喜欢

  • 郡邸丞

    官名。秦置,属典客。入汉因之,初属少府,中属中尉,后属大鸿胪。为郡邸长副贰,主诸郡设在京师之郡邸。东汉省,但令郎治之。官名,汉置,为郡邸长之副,佐长掌诸郡在京师之邸。参看“郡邸长”条。

  • 国民政府文官处

    国民政府的辅助机关。国民政府实行五院制后设置,以文官长一人为主官,秉承国民政府主席之命,指挥监督所属机关,掌理关于公布法律、命令及府内一切文书、机要、印铸事宜,其下设文书、印铸两局及人事室,各局设局长

  • 俸银

    即朝廷发给官员作为俸饷之银两, 如清朝亲王年俸银一万两,世子年俸银六千两。

  • 江西司员外郎

    官名。即“江西清吏司员外郎”。

  • 约禄

    求取爵禄。《商君书·修权》: “夫废法度而好私议,则奸臣鬻权以约禄。”

  • 按察副使

    官名。明朝及清初各省按察司之副长官。明太祖朱元璋于吴元年(1367)始置。正四品。各省员额不等,视事之烦简而定。与按察佥事分道巡察,凡兵备、提学、抚民、巡海、清军、驿传、水利、屯田、招练、监军,各专事

  • 横行副使

    见“横班”。宋初武臣本官阶。见“横行”。

  • 振威中大夫

    官名。北周置。《隋书·侯莫陈颖传》:“(颖)迁司武,加振威中大夫。”正五命。官名。三国魏有振威将军,北周置振威中大夫,正五命,府属不详。任此职者见《隋书·侯莫陈颖传》:“周武帝时,加振威中大夫。”

  • 密寄

    清朝雍正以后,凡皇帝上谕不由内阁明发,而由军机大臣机密寄发者,称为“密寄”,亦称“寄信”,外间官员谓之“廷寄”。详“廷寄”。

  • 司巫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司巫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太祝下大夫属官,掌群巫之政令,下设司巫下士以佐其职。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