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商部庶务司
官署名。清末农工商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商部会计司设。掌本部收支款项、报销经费与各司员缺升迁调补、承领俸银俸米事,以及各项杂务。置郎中三人,员外郎四人,主事六人。
官署名。清末置,属农工商部。掌收支款项,报销经费,各司员缺升迁调补,承办署中各项杂务以及各司职掌未包括的事项;统辖承值所。本司事繁,设郎中三人,员外郎四人,主事六人。司内组织设例政、会计、保储、庶绩四科,分掌本司事务。
官署名。清末农工商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商部会计司设。掌本部收支款项、报销经费与各司员缺升迁调补、承领俸银俸米事,以及各项杂务。置郎中三人,员外郎四人,主事六人。
官署名。清末置,属农工商部。掌收支款项,报销经费,各司员缺升迁调补,承办署中各项杂务以及各司职掌未包括的事项;统辖承值所。本司事繁,设郎中三人,员外郎四人,主事六人。司内组织设例政、会计、保储、庶绩四科,分掌本司事务。
即尚书省。北齐在晋阳置“并州尚书省”,称设于京师的尚书省为京省。《北齐书·崔劼传》:“(劼)迁并省度支尚书,俄授京省,寻转五兵尚书。”
官名。制陶工匠长官。西周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昔虞阏父为周陶正”。杜预注: “当周之兴,阏父为武王陶正。”战国齐也有官印存在。官名。周置,掌制造陶器之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昔虞阏父为
官名。即“广东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金置,为御药院的属官。都监无固定员额,同监不常任命。
见“奏事处”。
官名。亦作押衙。唐、五代方镇使府置,尽掌节度使衙内之事,管领仪仗、侍卫; 有左右押牙、左右厢都押牙等名目; 都押牙尤为军府重职,位兵马使上; 诸州亦置军事押衙、都押衙等职。党项夏州政权定难军节度使衙置
①官名。清朝八旗组织中层编制单位甲喇副长官。即参领之副贰。雍正元年(1723),改委署参领设。员额、职掌均同参领,正四品。此外,护军营、前锋营、骁骑营等皆置,详“副护军参领”等。②军阶名。清末新陆军中
①文书名。明、清之平行文。政府平行机关间行文时使用。如清康熙(1662—1722)时翰林院典簿厅为纂修实录,拟补缮写满字撰文中书事,行文内阁典籍厅时用之。② 明、清下级官员谒见上级时所呈递的名帖。清朝
官名。北周置。正五命。参见“员外散骑常侍”。散官名。三国魏未始置员外散骑常侍,齐梁时用人卑杂。北周设左右员外常侍以为散官, 秩正五命。
参见“城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