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南面官

南面官

辽朝职官类别。与北面官相对而言,以管理汉人为主,也为招徕中原士人,即所谓“以汉制待汉人”。设立汉官,始于太祖时。辽之南面官,大多先设官,后置官署,太祖时有总知汉儿司事、政事令、尚书、仆射等官,世宗时,方置尚书省(后改称中书省)。后晋献十六州之地,辽境内汉人大增,南面官员随之增多。太宗入汴灭后晋,仿后晋制度,设立汉人枢密院,成为管理汉人的最高行政机构,其他官制也日趋完备。但南面官地位远不如北面官。契丹人任职者亦多,凡契丹人任南面官,可从汉仪,着汉服,与汉人通婚。南面官中又分朝官、宫官、军官、方州官、大蕃府官、财赋官、分司官、边防官等。


辽太宗统治中国北部后,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史·百官志一》:“辽国官制,分南、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其始,汉人枢密院兼尚书省。吏、兵、刑有承旨,户、工有主事,中书省兼礼部,别有户部使司。既得燕、代十六州,乃用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三公府、三师府等,都是南面官。见《辽史·百官志三、百官志四》。

猜你喜欢

  • 马基

    官名,解放前西藏设此官,为西藏最高军事统帅,掌管全西藏的军队,直接受达赖统辖。

  • 茶案

    官署名。北宋前期置,属三司盐铁部,掌行茶法。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随三司废。

  • 直殿监

    官署名。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洪武十七年(1384)置,设令一人,正七品,丞四人,从七品,小内使十五人。二十八年改置太监一人,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人,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人,正五品,典簿一人,正

  • 掌考官

    太平天国省试典试官。见“省试(2)”。

  • 相工

    也称相者,待诏官之一,掌相面。《后汉书·皇后纪》:“相工茅通见后,惊,再拜贺曰:此所谓日角偃月,相之极贵,臣所未尝见也。”《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广陵思王荆》:“窃见诸相工言王贵,天子法也……其后荆复

  • 宫臣

    东宫官员泛称。《旧唐书·李纲传》:“皇太子勇尝以岁首宴宫臣”。

  • 护漕掾

    官名。西晋置,分东、西、南、北四部,掌督漕运,隶大司农。东晋省。

  • 教官试

    宋朝选拔州学教授的一种方式。神宗熙宁八年 (1075) ,始以考试选拔州学教授。元丰七年(1084),规定试入上等为博士,中、下等为学正、学录。哲宗元符元年(1098),令每年一试。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

  • 牛人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掌畜养牛牲,以供国家祭祀、宾客、飨食、丧事等之用。《周礼·地官》:“牛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十人,徒二百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国之政令。”官名,周设此

  • 女祧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负责守护先公先王配偶的庙祧。《周礼·春官·序官》:“女祧每庙二人”。